写在前面的话:
“最难改变的事情,其实就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惯不怪的一种惯习性的东西,而这种东西销蚀掉的,又往往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生命。
我们常常听到的描述是某某教育改革如此美妙,但好是好,就是改不了。或者说,我们可以改革,但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儿童素质发展如何使他们的终结性的考试取得成就,改革就已经在习惯的评价框架下,“在黎明前死去了”。毫无疑问,当教育超载了过多社会的功利,当教育脆弱到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教育的任何改革,抑或只能触及皮毛,零打碎敲,或者干脆举步维艰,很快在强大的惯习性评价中消失踪影。
生本教育所描绘的教育理想同样也在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生本教育的价值观、行为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尽管在认同者的脚下已经走出了一片灿烂美景,但大多数的教育行为仍在强大的惯习性评价束缚下亦步亦趋,过度教学分析,过量层层评价,导致知识被肢解,活泼泼的生命被控制和压抑。
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也许并非尽善尽美,但有一点是弥足珍贵的,那就是,我们要力图还一个完整的儿童少年生命于世界,它暂时抛却了学生的功利名次,却最终取得了教育的丰花硕果”
正文:
从生本教育教改开始,我们所有老师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逐渐深入,这倾注了我们所有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付出。
下发学习材料、组织老师们一起外出学习、组织各种培训等等无不体现学校领导对这一次教学改革的决心与信心。而奋战在一线的各位老师更是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一个个备课组利用下班的时间聚在一起研讨如何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来上好教改课,同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最近的天天备课,教师对生本的理解及教材的把握、课型的把握以及课堂的把握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问题仍然存在,就这个问题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集体备课中的第一个难点和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对这一节课中要学的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要一个清醒的认识。现在很多老师感觉现在的课堂的进度完不成,课堂的效率较低。我认为在最初备课时就要树立这样的一种观点。不要贪多想这一节课将所有的问题解决掉,其实在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同样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原来老师们讲课就可以让学生都能听懂听会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出现问题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这个课堂当中去,所以即使我们的讲解如何的精彩,学生没掌握的还是没掌握。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是根据班级的情况和本节课程的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调整。让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就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计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将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但可能老师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教学的课时数是一定的这样不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了吗?
学习目标的出示并不一定是一次性的。要根据学科和课型的需要一次性、一层一层、或者是一道题一道题的。
前置作业的问题:
不用每一节课前都要留前置作业,但可以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选择安排在前置(上课的前一天)、后置(当堂课上)均可。作业量要控制。比如在下一节课上有一些很难解决的知识难点或重点,这时就可以留适量的前置作业,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上不要留课件制作的前置作业。这对学生的能力和自制力要求太高。
课堂的控制问题:
1、课堂上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掌握。
2、小组的问题:
⑴ 小组的交流的方式有一对一、一分为二、集中式。要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目的。比如这个问题较难就可以由小组的一号同学带领大家来讨论;中等难度则需要有一号和二号同学一对一的进行辅导;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四号同学来向全组进行讲解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制定。
⑵ 小组长的培训问题:
小组长的培训绝对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问题。这需要每一个任课教师的努力。班主任所指定的组长往往是根据班级内的综合排名来确定的。但未必是你所任教的这一科中最合适的,所以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来指定小组的各科组长。真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小组长的要求在最初的阶段还要具体化。比如我们班的一节物理午读,上午王萌老师刚刚带领他们做了实验,中午时来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这时如果你只是要求他们讨论吧。效率是很低的。这时,老师指点一下就效果好很多。第一步,让组长派4号同学将上午的相关知识要点已经写到了各自小组的白板上;第二步,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重点指定各小组的2号和3号同学发言;第三步,将结论写到白板上;第四步,教师点评、释疑简短;第五步由各小组4号同学讲解。通过这样的培养,下一次小组长就知道如何安排整个研究过程。
⑶ 小组长未必是固定的:比如在习题课上哪一位同学最先正确的解决了问题那个同学就是这一节课的组长,由他来带领大家来学习。当然方式大家还可以想到很多,但根本上还是激励大家去努力。
教师提问、学生展示的问题
展示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在“预习、交流”环节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不展示,凡是超出学生解决能力的问题不展示,凡是学生或部分学生在“预习、交流”环节自己解决不了但经过全员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展示。
提问方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不拘一格(点名、点组点号、单号问双号、小组问小组、无规律提问……)当然教师备课中必须预设这个问题应该在哪个层次的学生中回答,老师叫号要有预设,如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学生答题方式:多种多样,原地回答、板演、上讲台讲、表演、抢答、齐答(尽量减少)、主动回答(对同学的回答有异议或有不同的解法……)一个学生答完,其他同学立即点评补充。
在“展示升华”环节,我们一定注意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所有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大方、大胆、大声。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补救达标
1、让学生梳理自己本课所得,对自己在“展示”前没理解的、没掌握的、没想到的进行查漏补缺,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将内容一定要写全、写清楚。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们的修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2、教师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3、第三步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组内同学自由结伴相互提出问题、组内自己出题、小组之间互测。
虽然,我们的教学改革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实现那个美丽的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它是一种崇高理想,精彩纷呈。虽然举步维艰,但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