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育科研】做学生生命的牧者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9-12-15 14:50:00

——生本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

 

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当一个班主任有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后,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就会高,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种享受。我想最理想的教育境界应该是让自己轻松地做个好班主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明确提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和内核生成。而这些都是我校课改中所追寻的,作为班主任在生本教育改革中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提高自身素养,全心接受生本教育理念

在生本教改的路上,思想决定行为。这需要每一位老师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绞尽脑汁,更要用心琢磨,大胆尝试。当然在这个教改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班级生本的情况应该与班主任的积极运行、对生本理念的理解成正比例关系。因而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一个班主任可以造就一批人,同样可以毁坏一批人,班主任要主动适应新的要求,不但要改革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可以这样说: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全身心的接受与执行更是班级运行成功的有力保证。

二、行动——多想点子,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合作共赢

1)看生本教育实验的录像,从感性上得到认识,互谈观后感,从中得到启示;

2)开生本班会,继续灌输生本理念,参与的益处,煽动参与的热情;制定详细的生本课堂的要求:

纪律要求:

坐姿端正,站姿挺直。身体不左右摇晃,不加杂其它动作。

2、当有发言的同学进行发言时,要求各个小组的同学保持绝对的安静。未发言的同学目光要及时关注回答问题的同学,注意倾听发言内容并积极思考问题。

3、当需要进行交流时,音量保持以本小组的组员听到为宜。

4、讨论完毕后各个小组要迅速的安静下来等待其它小组,待各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按任课教师的要求进行下一步活动。

5、当你认为回答精彩或自己听明白时,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动作如点头等,必要时可以鼓掌;当回答错误时,按要求进行补充纠正。绝对不允许嘲笑他人,要注意相互尊重。

6、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记笔记、进行交流或展示。每一次当教师口令发出3秒钟后,学生必须进入状态。不得拖延或做与此无关的活动。

回答问题要求:

1、只要有个人的见解,要勇于展示自我,以在同学间表现自己为荣,不怕出错,就怕不说。

2、回答问题的同学起立迅速,目视前方(视情况而定,面向书本、黑板、边板或本组同学,全班同学),手抬书本,做到“不弯腰、不低头、不乱看)。起立时要注意椅子的位置并将声音控制到最小。

3、需要上台进行展示时,离开和回到座位应迅速,不得做多余动作,节约大家的时间。

4、讲解时身体不得挡住同学视线,侧身面向同学,用手做必要指示。

5、发言时要求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发言干脆、响亮,做到“不含混、不吞吐、不拉音”。

6、当被提问同学3秒后仍未开始答题,要主动替他完成这个问题。当被提问同学回答错误或不完整、不科学并停止回答时,要主动的进行纠正或补充、完善。

7、主动回答问题时发现同时有大于自己号或学习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要主动坐下,把机会让给他们。

本节已主动回答过,不准在自行起立,但可以举手等待老师给自己机会。

8、起立时有相应的过渡语:I can、我来回答、我有补充、我有新方法等,声音不宜过大,以老师听到为宜。

9、在回答需阐述自己观点的问题时须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引用名人名言;最后推理论证。要注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的逻辑性。

书写要求:

1、练习本上书写、板书写要工整、清晰、力求快捷,注意直腰挺胸。

2、板书写字的大小为5厘米见方左右,注意字距和行距,一行字的平直。

3)统关全班,根据学习成绩、纪律情况、性格特点、强弱学科,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为宜,小组的平均分值应大体相同,并公布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有希望,小组有希望,这需要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小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设置编号,学习能力越强的同学号码越小。各组14号,23号座位相邻位置,方便交流及各1/2组交流的效果。

4)选定培训小组长。一般是以综合成绩优异,有责任心、积极向上的学生为主。因而培训小组长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他们的作用关系着整个课堂,组长的最初的培训要具体化、条理化、系统化,在思想上给与高度重视,只有组长的认识到位了,才会有好的贯彻与执行力度。首先小组长要谈他的管理设想,从作业的收发、讨论的先后秩序、发言的前后、软硬行作业的检查、组员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各小组的奖罚制度、组长的表率等等都要培训到位,当然小组长的培训绝对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任课教师的努力。班主任所指定的组长往往是根据班级内的综合排名来确定的。但未必是你所任教的这一科中最合适的,所以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来指定小组的各科组长。真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5)每个小组自己都要有响亮的名称。小组名称要求能够体现各个小组的自身特点和积极向上的朝气。由组长和组员一起制定好小组里的制度,班级里的每项常规都与小组挂钩,并把这些常规定为分数不等的分值,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于加分,这样学生想到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小组,是集体,培养集体观念和荣誉感。

6)制定小组的交流方式。

小组的交流的方式有一对一、一对二、集中式。要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比如这个问题较难就可以由小组的一号同学带领大家来讨论;中等难度则需要有一号和二号同学一对一的进行辅导;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四号同学来向全组进行讲解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班级的情况进行制定。

7)制定小组的积分制和奖惩制。小组的积分也是随生本进行的程度在不断的变化,最初是最简单的积分,课上回答问题即加分,相邻小组的组长互相记相应小组的每节课组员回答问题情况,有班内专门负责的积分委员统计各组一天情况公式在班内,每周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有些班是发金杯,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化小组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共赢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在小组里会质疑,爱讨论,相评价,懂分享,互促进,共提高。

8)训练训练回答问题的声音、音量、语速、答题的条理、描述的准确,举手的高度速度、上讲台的速度及回座位的时间、听课中的倾听、记录、补充、发问、小组长或课代表的积分、1号怎样帮4号,2号和3号怎样去讨论等等,都应从最细处对习惯的培养反复一点一滴的落实及坚持,也即“不要老要求学生做,要教会学生怎样做”,这更需要班主任的洞察力、应变力及解决能力。

三、几点注意:

1、随时间的推移整体参与热情的减退,须及时调整,可改换竞争机制、班会等调动积极性;

2、学困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坚持,加强欣赏与个别谈话;

3、小组活动中废话控制,可把同学们的表现和本班的量化测评联系到一起;

总之,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有反思、交流、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始终焕发着探求的青春和热情是我们的追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它是一种崇高理想,精彩纷呈。生本教育虽然举步维艰、摸索前进,但它应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梦。

谢谢大家!

返回

上一篇:2009年第三期

下一篇:2009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