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幸上了40中。让我和孩子共同感受着40中的风采和风貌,在这短短的二个多月,我看到了学校严谨背后的创新及个性,学校每个月都组织活动,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校、爱班、团结、友爱、创新、自律的精神。孩子在参与的同时,家长也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一:让孩子爱学校,爱班级。让孩子以40中为荣,教育孩子今天你以40为荣,明天40以你为荣。让孩子去爱学校、爱班级,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对班级的热爱,才能维护班级形象。家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话题自然少不了围绕着学校、班级、同学,当孩子对家长发泄对学校及班级不满时,做家长的要正确疏导,要多从学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孩子多找找自身原因,教会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火上浇油,否则孩子会慢慢不再喜欢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孩子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将老师和同学拒之千里,不但影响孩子心理发育,也影响学习成绩。经常听周围的朋友说:我们孩子喜欢他的某某老师,孩子对这门功课也特上心,学的特好。孩子们就是这么单纯,一旦喜欢一个人、一件事就会全身心投入,因此只有让孩子爱上这个学校,这个班集体,才会释放才能,发挥才智。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也有表现的欲望,但有些孩子对没有把握的事,他不参加,不愿在同学面前出丑,一到有活动时,总是先想到别人,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结果越比越低,最后更愿意选择沉默,久而久之,从羡慕别人变为封闭自己,不愿与同学合作。我们要研究孩子,看他对什么感兴趣,让孩子从事一项他感兴趣的活动,借此来提高孩子自信,打造孩子个性,让他在同学面前有让他骄傲的东西,有话题可说。
三:鼓励孩子融入班级,现在的孩子竞争激烈,一天到晚的学习,使孩子麻木,我们一方面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同时,还要鼓励他尽自己所能为班级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参与学校的组织的活动,看看古今有成就的人哪个在学校时不是风云人物?一可以锻炼孩子了人际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需要他为家里承担任何负担,而网络快速发的展的今天,孩子往往选择休息时在家上网,缺少了朋友之间的交往。通过他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来接触不同的人,提高孩子的交际和沟通能力。二可以利用活动让其改变一下思维,学会借鉴别人的思想来扩展自己的思维,我们在家时,有时会听到孩子发表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和评论,那不就是他们在借用别人的思维延展而来的吗?三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想想我们谁在第一次上台演讲或表演时没有恐慌,我们的胆量也在一次次恐慌中壮大。四可以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在活动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孩子没有依靠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突然间孩子长大了,不再是拉着父母衣角的小家伙了。
四:家长给予鼓励和帮助。孩子积极为班级做事时,都会得意得对父母讲,作为家长要从正面鼓励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说“你行吗,你会吗?”这样孩子心里会滋生:我不行,我不会的念头。在美国曾做过研究,一位在教育界很有权威的人士,这位人士曾看好的当年几个孩子长大后都在国家机要部门担当重任,一天他到一所学校,在一个班中,随手点了几个孩子,说他们将来必有大才,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孩子们也认为自己必是栋梁,从那以后刻苦学习,长大后果不其然都很成功。有人说问那位权威人士,你当年如何发现他们的才智,权威人士说那是我随手一点而已。因此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某种暗示和担忧,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及行动性和思维。当孩子再遇见活动,就会连思考的过程都免除,直接选择放弃,所以家长永远要把你的大拇指留给孩子。孩子处理问题时遇到困难时,父母不防当一当参谋或小配角,毕竟孩子没有长大,缺乏经验,让孩子在父母帮助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
五:提高自信,带动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做家长的恨不能让孩子除了睡觉,剩下时间都是学习,就怕孩子学不好,我以前天天叨叨孩子:学习不好,上不了好大学,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以后没饭吃。等孩子大了你不用开口,一个动作,她就把你要说的话一中气说出来,弄得家长无话可说。可我现在认为孩子在她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班里的一些活动是有好处的,比如担任班里一个小职务,他就会觉得我比别人好,要不老师和同学怎么会让我担任这个职务,再加上父母一句:你比别人学习差了,别人会不服气的。比我们在家唠叨一百句都管用。孩子在为班里分忧解难时,老师一名夸奖,胜过任何语言,你会发现,这一天孩子心情都特别愉悦,那几天都很兴奋,也很乖。这不仅给孩子自信,还会给他带来学习动力。
参与班里建设和活动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得到的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支持、认可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他会觉得我原来也是这么棒,那我就努力,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为孩子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