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育科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0-06-03 15:45:00

 

生本教育培训令我深有感触。郭思乐教授在讲座一开始便说到,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看到“人”本身,教学本身就是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得到提升。学习是一种行为规则,是一个漫长的行为过程。生命的核心不可能被记录。

通过培训,并在思考中,对于语文课堂我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语文是这样一个学科,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张开嘴巴,就处处都是语文了。语文课堂的“空”,应是有吸引力的,所有的做法,都是发挥人的生命自然之最。作为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把教转化为学。

讲授,学生并不一定能学到,即使学,也不一定能有深刻的感受。生本语文的关键在于引读。尽量多读,多写,范围扩大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朗读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所以,要勇敢走出大量阅读这一步。是的,学无止境,只有爱上读书,才有可能文思泉涌,才能拥有高品位的生活,而一味地“教”只能令思维走向枯竭。

“你在阅读,你在写作,就在向目标靠近,并不是老师讲多少,你能向目标靠近多少。”李卫林老师如是说。

具体来说,语文课就是要为达到阅读、感悟、表达、交流的目的而设置。所以,首先要设置好前置作业,对主题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可以让学生在一周的阅读课前每人推荐一篇与本周主题相关或能通过主题文章联想到的文章,并阅读、研究,在课前形成文字性的东西记录下来,是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即使是瞬间闪过的思维火花,也是值得记录的。(学生推荐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文章本身,而是在研究如何向其他同学推荐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不喜欢”某类文章,在学生说出“不喜欢”的原因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对这类文章进行研究。学生需要提高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变得更有说服力。“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比结果本身更具有意义。”)课堂上小组进行读书笔记(甚至影评)的交流,之后大组讨论,选出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这样,学生便能从课堂中“带走”最宝贵的东西,便是感受到的学习的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录,思维的闪光需要留住,美妙的文字需要积累……总之,在生本语文课堂的内外,一切都需形成文字。

此外,我们可以借助主题阅读,在读书笔记、读后感之后,再进行延伸。学生的作文本上会在课堂交流、感悟之后出现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可以有另一番风景。依然是思维的闪光,依然充实,有所感,有所发。课堂上随时将这些文字朗读展示出来,一周之后将这些精彩片段或文章结集成册。总有一天,这些文字可以与主题文章相媲美。

解放天性,解放思想。我们的课堂上有了不可预知的惊喜,我们和学生便有了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交流是思维的碰撞,而非表演。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记得读到过这样一句深刻的话语——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曾经便已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这句话的思考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与教授的“金点子,钢措施,草结果”的意义不谋而合。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三年,创设一种情境,培养一种习惯,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功德。为了学生,我们必须现在就想出一个金点子,这关系到他们这之后三年甚至一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位,并在执行金点子的过程中“钢”措施,因为学生所走每一步,都关乎到他们之前及之后走过的相当一段漫长的时光,最后的结果,是如此自然的“生成”。用老师的“无为”,来成就学生的精彩。

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一期

下一篇:201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