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白马著的《青少年101个心理健康误区》
66、认为自己没兴趣的学科肯定学不好
你对外语、几何等课程不感兴趣,继而对任课老师也感到反感了。你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的课程肯定学不好。于是你对没兴趣的学科干脆来个敬而远之,并自我安慰“反正我将来又不去英国,也不想当几何学家”。
* 错在哪里?
无论你怎样自我安慰,你的心底也不敢不承认这两门课的重要。像你这样的年龄,正是为将来打下全面基础的时候,你的理想大厦要用坚实的一砖一瓦来垒,如果有的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将来的理想大厦就难免发生可怕的倾斜。到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学习兴趣是你智力迅速发展的“触发器”,但不能过于依赖兴趣,你对若干课程没兴趣,为证明自己并不是因为笨,心里会千方百计寻找理由说服自己,“我又不去英国”之类的话充满了大脑,这便使你对原本不感兴趣的学科更加消极。“对任课老师都反感”相当于给自己的接收知识大门加上了一道门闩,让你更加回避你不感兴趣的学科。
* 走出误区:
兴趣不像性别一样是由先天决定的,它完全可以靠后天来培养。你要想把自己培养成栋梁之材,就要培养自己全面的学习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情绪积极起来。你要学会用优势引导兴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感情倾向,它支配着你的学习态度,起着一种导向作用。你视上外语课为煎熬,这种心理上的障碍造成你上课时大脑总是处于抑制状态,使生机勃勃的智慧变得僵硬。这时,你要从这一劣势中找出自己的局部优势,尽管你的外语学不好,但你的字写得很好,能把字母写到几近“艺术”的程度,令同学们羡慕不已。这样一来,你不妨将这一优势当成学好外语的“根据地”,不断强化书写优势。当你的这一优势被愈来愈多的人认可时,你学习外语的兴趣肯定也起来了。
人的兴趣是可以培的
67、总是躲避异性
你将“早恋”视为人生的堕落,为了避开它,你从来不跟女同学说话,生怕让人误解为有“早恋”嫌疑,即使女同学主动跟你说话,你也会认为她是“目的不纯”而置之不理,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态度。
* 错在哪里?
没有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追求友谊,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而你却在刻意地拒绝友谊,也许你会说,自己稚嫩的双肩承担不住多方面的压力。其实,在多方的压力来临之前你却先将自己打垮了。“早恋”确实对人的健康成长有影响,但你却错将所有的男女同学的接触视为有“早恋”嫌疑,那岂不是心胸太狭窄了?中学时期,男女学生的确容易产生朦胧的好感与亲近感,甚至掺杂着模糊的性意识。但你绝不能把这些正常的心理现象认为是龌龊的。你对女性抱着一种反感的态度,的确可以逃离“早恋”的漩涡,可你却跌进了“孤独”的陷阱。
* 走出误区:
不要把“早恋与纯洁的友谊相混淆,不要被风言风语牵着鼻子走,只要你坚定内心的纯洁,那就敞开心扉大胆地与异性朋友交往吧。为了别让自己滑入“早恋”的漩涡,与女同学交往时最好选择公共场合,应以参加集体活动时为主,以共同提高互相学习为目的。你会发现女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另有一种敏感、细腻的角度,这对你的学习方法将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言行要适当,举止要大方,交流的内容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生活细节等。如果你这样做别人还有风言风语,那你就不要害怕,挺起胸膛,让时间来验证你心灵的纯洁吧。
敞开心扉大胆地与异性交往
68、不愿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
你特别爱干净,最怕别人动你的东西。别人坐你的床你不高兴,动你的钢笔你会噘起嘴,翻看你的书你也会生气……反正别人只要一动你的东西,你心里就特别别扭,很不舒服,总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人弄糟了。
* 错在哪里?
别人一动你的东西你便不舒服,纯属庸人自扰、小题大做。这种作茧自缚过分关注自我的起因是你的内心过于敏感,有着太多的不安全感,并由此导致了感情脆弱、谨小慎微。这是典型的“小心眼”,如果不及时克服,就会循环往复地自我折磨,甚至发展到自我封闭的程度。长此以往,随着年龄增长,别人对你的“干扰”会愈来愈多,你也就会觉得自己的东西几乎看管不过来了。可你总是力争看紧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动,人际关系也会随着坏到极点。谁愿意跟个“小心眼”的人交朋友呢?那时你几乎要在“小心眼”的折磨中窒息了,欲哭无泪地期盼着别人会理解你,心情十分痛苦。
* 走出误区:
你必须懂得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将会怎样对待你。别人一动你的东西你便噘嘴,摆出一副吃了大亏的样子,无异于拒绝别人与你的交往。你要培养自己宽以待人、豁达大度的处事态度,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事,不影响大局,就不必斤斤计较,容忍别人,也就是容忍自己。你不妨想一想,他人是故意要弄糟你的东西吗?为此患得患失,岂不是硬把自己往“小心眼”里塞?另外你还要不断地加强知识修养。只要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高,眼界也会开阔。当你已到“大肚能容,容天容地”的程度时,还在乎别人动了你的东西吗?
培养自己宽以待人、豁达大度的处事态度
69、背后诋毁别人
你喜欢在背后挖苦别人,为此你的朋友都认为你对他们的感情怀有恶意,你当然不肯承认,还是禁不住要这样做。你认为在别人背后说几句风凉话,那本是无可厚非的事,简直太无所谓了,何必要那么认真计较呢?
* 错在哪里?
背后说人坏话或挖苦人实际上是一种嫉妒的表现。你肯定不会诋毁那些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的人,并且很乐意在他们身上表现自己的宽容与大度。而对于比你强的人,你明知自己不如他,可又有些不服气,这便转化成了嫉妒。你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真正的动机,往往喜欢寻找各种理由,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于是你便力争从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身上挖掘这样那样的毛病,以丰富自己的材料,并用貌似调侃的方式挖苦人家。你的这种做法很难引起人的共鸣,只能引来别人对你的不好看法,这对你的将来处事相当不利。如果不及时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改正诋毁别人的恶习,终有一天你将成为众人唾骂的对象。
* 走出误区:
你心中的妒火实在太旺了,要改掉自己的恶习,就要从克服嫉妒心理入手。嫉妒是一种惰性心理,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可又不想用正面的努力去追赶,便想利用诋毁的手段把人家拉下一截来,以使其跟自己看起来差不多,继尔又想借用挖苦把人贬得不如你,这是你诋毁别人的主要目的。现在,你要对这一“主要目的”痛下针砭。如不忍心下手,你将被妒火烧成焦炭。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固然不需要仰目而视,但要从心里搞清楚对方究竟强在哪里,他的长处是不是可以学过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如何更好的发挥。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从克服嫉妒心理入手,改掉恶习
70、不敢与陌生人说话
不知怎么的,你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紧张。一有陌生人与你说话,你就脸红,说话也前言不搭后语,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在家里,有陌生客人来时,你也会感到焦虑不安,神情极不自然,不敢抬头正视对方。你为此感到非常痛苦。
* 错在哪里?
与陌生人接触时,你总会感到焦虑,这是社交恐怖症的表现。对你来说,与陌生人交往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其实,你是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出丑。所以在和别人在一起时,你会感到很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如果你不注意改变自己的个性状况,不注意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在举手投足间总是畏畏缩缩,顾虑重重,就会逐渐地失去与人交往的念头。即使偶尔参加交际活动,也会表现出更严重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内心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你甚至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提交往,一遇陌生人就感到恐惧不安。
* 走出误区:
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你过分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总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其实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缺乏自信,总想通过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来肯定自己。如果你能树立信心,与陌生人交往时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那就能克服社交恐惧心理。当再面对陌生人时,你可以做几次深长而有节奏的深呼吸,这可以使你紧张的心情得以缓解,为建立自信打下基础。与陌生人在一起时,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场合,你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块纸巾或其它小东西。这样你会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你不要老是回避别人的视线,而要学会抬头正视对方。拿出点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你的紧张情绪就会慢慢消除。
树立信心,克服社交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