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的家长,内心的焦灼、忧虑是难以言表的。
当期末考试结束,张雨桐把各科的成绩告诉我时,我的心再一次沉降到谷底:成绩又下滑了!
曾经,张雨桐是班里的第三名、第五名,但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成绩却急转直下,从12到16,一直降到目前的18名。
在孩子成绩持续下滑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父亲曾无数次地分析过原因,寻找过对策,也和孩子或柔风细雨,或疾风暴雨地沟通过、商讨过,但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虽然,我和孩子的父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却常常感到茫然无措。
听了河北师大刘毅玮教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她的很多观点、方法都既有启发性、指导性,又有可操作性。例如: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近期的、具体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要问孩子“四个问题”:会什么?不会什么?该学什么?该怎样学?要让孩子利用好自己的学习资源:时间资源和人脉资源,学会求助和自助,等等。
中考,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人生中的一座关隘。
孩子需要闯关,家长也需要一起成长、飞翔。
过去,我对孩子训导多,引导少;责备多,启发少;布置多,监督少;教育多,倾听少;从成人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少。这些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家长费心费力、苦口婆心,但孩子并不接受和领情,甚至有敌对倾向。
今后,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孩子近旁的一棵树。
给孩子最有力的支撑,做孩子精神上的依靠!但又保持着不太远也不太近的距离,平时,让孩子自己去承受成长中的风雨,当她疲惫无助时,又可以及时给予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