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一词,半年前听起来,是那么迷茫与新鲜,现在感觉迷茫已经在减少,新鲜的做法却在增多。生本教学讲究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建立小组机制,课上有小组讨论、有小组展示,乍一听起来,我们美术学科已经很生本了,还用再生本吗?这是我最初的真实想法,现在想来也觉得确实小看了生本,那么美术学科到底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美术看大。
美术学科在整个中学教学中,一直以来就是个小学科,每周一次课,课上画点画,做点手工,玩一玩橡皮泥,没有课下作业,又不用参加任何大考,所以很容易被学生忽视,但如果我们把美术以生命为本来看的话,却是关系学生一生审美素养的关键学科,它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初中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哪一个不是现今社会中新型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呢?所以,一定要把生活里角角落落的美、学习中边边沿沿的美、工作上点点滴滴的美放大来看。课本中安排的色彩、装饰、书法、国画、构图等等内容只作为载体存在,如果我们一味地掉在里面出不开,那就又由“大”会到了“小”,真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另外,还要把美术学科横向看大,现在的美术不是孤立的,它与数学、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让这些学科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条,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喜欢美术的同学,不用老师催,自己主动参与;不喜欢美术的同学,不管老师怎么拽,就是不跟着老师走,这里面就存在着有没有兴趣的问题。
回想我们自己,对任何从未涉足的领域都是感兴趣的,只不过有些领域在涉足之后,没有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从此失去了兴趣,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从他的第一张画作开始,就得到师长的表扬,信心满满一路走来,现在的班上就决不会有那么多自称没有一点艺术细胞、从未画过一张好画的学生!我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要求不是‘要画好’,而是‘只要画’”,这个要求看似降低了标准,实则是抬高了整体水平,兴趣上来了,思路也就广了,火花接着迸出来了,同学之间一交流,合作意识也上来了,何愁出不来好作品呢?当然,只有鼓励表扬还不够,多让学生看图片、阐述观点、动手制作、室外写生、参加大赛等等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只有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要弃共性、扬个性。
我们中国人长久以来都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认为别人这样做了,我跟着做一定不会犯错误,殊不知这是在主动撕下自己的脸,贴上别人的皮,在精神层面,你和别人是同一张面孔,只有躯体而没有自我!
美术学科更是忌讳这样的做法,有的同学思维懒惰,看看别人画什么,我也跟着画什么,从不主动创新,而且这些同学往往画面效果比被抄袭的同学还要好,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缺的不是技法,而是想法!不是共性,而是个性!绘画没有个性的同学,我们观察他的其他方面也都没有个性,成绩平平、能力平平,试想这样一个人走向社会,犹如水滴落入大海,如何体现金子般的闪光呢?
所以,美术学科的教学,应该时时刻刻要求学生扬个性,弃共性。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并且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要有“你这样画我就决不再这样画”的胆量,中途不动摇,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出好作品。
第四,要重创新,轻技法。
创新型人才是现今社会各个领域都急需的人才类型,要与众不同就必须有创新。生本教学改革中对成绩与能力的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同学创意平平,但画技很高;有的同学创意新颖,但画面效果很差,到底要创新还是要技法?
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但实施起来一定是先要创新,再要技法。没有想法的同学,虽然画技高超,但容易原地踏步,吃老本,发展没有后劲;而想法多的同学,思维不会枯竭,绘画的量逐渐积累,由于有创新,受到老师的鼓励,自信心提升,技法自然不是问题。
生本教学中讲“以学生为本”,如果学生没有创新、不会创新,那么课堂中学生的根本何在?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创新的理念是不变的。那么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是想象力!数学没有想象力,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语文没有想象力,如何才能妙笔生花?美术更是需要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作品永远是一张白纸,那么如何让这张白纸充满想象的火花?这时老师的启发、引导、鼓励就派上了用场,当然这要求老师首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正所谓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准备一桶水;老师有一桶水,但要换来学生十桶水。
最后,要摆正师生关系。
在这儿引用著名教育学者王金战老师的一段话:“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理解,就像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当老师的就像教练。刘易斯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易斯,但刘易斯离不开教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他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肯定能成功。”
我在工作中有一个体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学生,老师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没有老师,学生也不可能都自学成才。在课堂上,没有永远正确的老师,也没有永远错误的学生,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生本教育改革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挑战带来新的机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早日迎来生本教育之花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