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德育视点】表扬让后进生走出低谷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0-06-09 09:55:00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消极往往是从“失败”、“不如意”开始的。做了而得不到好评,说了而被嘲笑或置地无声,努力了而无结果,积极热心却没人注意等等,都会使人心灰意冷,久之则变得消极了。当然有意志坚强者,越挫越勇,终于能获得成功。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由此我想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哪件事开始的?找到根源问题才好解决。我女儿三岁,她的一些行为给了我启示:吃饭,鼓励半天后她开始自己吃,而且吃得很快,大口大口的,吃的时候还跟你比赛,一定要赢了你。吃完之后会立刻把碗翻过来给你看。这时候她的眼睛中需要的是表扬。你一定要说“宝宝真棒!”之类的话。然后她就高兴地玩耍去了。有一次,她快吃完了,也许是想表现一下,最后剩点汤的时候她端起碗想大口的喝下去,结果手没拿住,把汤洒在了衣服上。当时我反应还算快,忙说没事没事,可是她还是很不好意思,几乎都快哭了。擦完了,一声不响的去了客厅,很长时间后才恢复过来。也许任何人做事都有一点功利性吧,哪怕就是别人说声“好”,也是幸福的。

  做了事,得到别人的肯定,证明自己行,下一步做起来就更带劲。这就是普通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既然如此,如果反之呢?

  所以我在想,差生之所以像今天这样差,一定是以前他受过挫折,或失败或冷遇,使得他一步步的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到觉得什么都无所谓时就成了最难教育的差生。

  所以我觉得改变差生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表扬是鼓励。

  表扬会使他重新找到成功后的幸福感。

  现在班级的学生很有几个放弃学习的,听了前面老师的介绍也知道在纪律上有问题的也不少。但是我不想让这些先入为主的认识影响我,所以我并没有上来就把他们当差生。但是我确实开始注意他们。其中让我惊喜的是那个公认为最差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竟是在开学初最多的学生之一:工作认真(负责多媒体)而且工作起来有头有尾。从不迟到,见到老师也比较有礼貌。我惊喜之余没忘记表扬他,是在全班公开表扬的,当时还有别的学生,但是表扬他时,用的话最多。当时很多同学听到我要表扬他时都有些惊讶,甚至包括他自己。之后他的缺点也确实让我头疼,但是我仍然适时的表扬他。比如他上课听讲没精神,有时干脆趴桌子睡了。我就表扬他体育锻炼时是要付出多少多少的辛苦,让别的同学向他们体育生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现在他的好习惯并没养成,但是我认为是习惯和时间问题,或者说思想还有不通的地方。但是我认为是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在班里不是一无是处,不是一个十全差生,那么他就会有维护自己尊严的冲动,不会完全不在乎,破罐子破摔。我觉得一个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心,就是可教育的,可以改好的。就像小说中写到的:只要一个人还有眼泪,就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老师不是神,但从事的是神圣的工作。谁也不想当差生,差生自有差生的苦。有时候我甚至想,孩子从几岁就开始在幼儿园,就在受教育,结果教育了十几年,却把很正常的孩子教育成了差生,这不是教育的失败、老师的失职吗?每想到此,都有一种愧疚的感觉。今天我们面对着的差生,可能不是我们造成的,但是我们应该有责任让他们以后不再差,至少不再这么差。而一种好的做法就是了解差生的心理,把他们看做正常的人,满足他们正常人该有的感觉——如幸福感、成功感等等,而表扬是很好的做法。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