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天的培训,我们从思想上收获很多,再次感到作为一名四十中老师的自豪,再次感受到了四十中老师的爱岗敬业,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离一名优秀老师的差距。下面就我这几天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作一总结。
一、 找到当老师的价值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从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做一名老师也是如此,我们只有意识到这是一份值得我们去付出的事业,我们才可能做出优秀的成绩。
当老师就是一个“良心活”,工作中,好多的事情做与不做在于我们自己,没有人逼着我们去做,但是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越忙越累,越开心”,因为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充实”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体会到了丝丝的成就感。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徐灿,利用小课件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利用放学的时间辅导基础差的学生,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这位老师很喜欢这份工作,乐于付出。她没有对学生的成绩抱怨,没有对学校繁重的工作抱怨,而是用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的当老师!
二、 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
冯校长给我们看的那片文章,感触颇深。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对两位老师更多的是敬佩。他们心思细腻,观察到位,能够抓住教育的契机。所谓好的老师就是可以让人莫名其妙的兴奋整整一天的人,的确如此,孩子终究是孩子,在他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给他的任何一点一滴的关爱、鼓励都能深深打动他。抓住孩子的心其实很简单,就看老师能不能抓住恰当的时机。比如我们班刚刚换的语文老师刘鹏,孩子们起初不是很适应,后来有个小女生在悄悄话本上写到:“我觉得刘鹏老师挺好的,我今天问了她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出处,刘老师竟然回去查资料,第九节课还特意来班里告诉我,我很感动!我现在为我以前不好好听语文课感到羞愧!真想说声对不起!”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的一次谈话、一次活动、甚至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三、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谢老师给我们的讲座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记得林崇德教授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就是一种神圣!”。家长把活泼可爱的孩子交给我们,3年后家长希望我们还给他们一个怎么样的孩子。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对于家长来讲,这个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站在家长的角度静下心来想一想,有时还真有些自责。自责自己没能和每个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反思一下,是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的博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选择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等于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默默无闻的情怀!我会不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以积极的心态,爱我的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