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公开教学和听课评课活动,都是学校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开展了这些活动,而是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有效校本教学研究应是将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与听课评课这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组系列活动来开展,而不是作为毫无关联的三种活动。
教师备课形式通常是教师个体的独立备课,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是一种自由的专业活动。中小学教师的备课形式应以教师个体独立的常规备课为主,但集体备课作为个体独立备课后的补充形式,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独立备课能力的发展和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高有低,教师专业自主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样,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就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校本教学研究需要教师合作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所以,从教学研究的环节上来说,首先需要教师开展备课环节的研究。集体备课是将同一专业领域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就某一节课的教学如何准备与设计而开展的研究性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既可以研讨备课的方法与内容,也可以就某一节课的备课案例加以研究和讨论。同时,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和公开教学要对接起来,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就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而研究的过程就必须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好的形式就是公开教学。
公开教学过去常常是作为检查或评价某一学校或某一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形式,所以遇到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或同行专家观摩,一些优秀的教师常常要代表学校上公开课。对于这种公开课,教师们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还会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是作为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环节中的第二个环节的公开教学,则是教师真实展示预设性教学文本的过程,是再现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的过程,是教师参与真实教学活动的研究过程。对于这种公开课,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的教师们会有更大收获。公开教学的教师可由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也可以让优秀的教师来示范,或可以让新手教师来展现,各有各的效果。作为参与过集体备课的教师参与公开教学活动时,应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将集体参与公开教学的意见通过评课活动展示出来,形成案例研究的素材。
公开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们听课的过程,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就进入了校本教学研究的第三个环节——评课活动。评课活动过去常常是考查和评价教师教学的一种活动,但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环节的评课活动则重在研究。评课的实质不是要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以“课”为例开展教学研究。为此,一方面需要教师——不论是作为教学当事人的教师,还作为进入别人课堂的“旁观者”,都能够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面对课堂里发生的一切现象,发现问题,敢于说出真话,使教师感到有启发、有帮助,使研究者有收获、有发现,并逐渐形成坦诚直言、追求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更新观念和形成策略的过程中,在新旧文化变革的冲突中,学会打破坚冰,开辟出自我创新与发展的航路。通过评课活动,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可以将他们的集体备研、公开课教学和听课评课活动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上课前每一个假设、每一个预设的情景,课堂上的每一次评价、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情感表达、每一次自我超越,以及课后每一次反思、每一次总结、每一次改进,都印证了教师作为研究者在学校教学研究过程中成长与发展的足迹。从他们未进课堂之前的集体备课,到课堂中的耳闻目睹以及再到课后的访谈、教研中的对话交流等都彰显了教师研究课堂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在评课中做课堂教学研究的通幽之径与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