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德育视点】守望最奢侈的朴素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0-11-08 15:05:00

 

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又该具备怎样的气质与情怀?作为一名教师,这些问题,我曾不止一遍地问过自己。对于我的困惑,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不失为一个真诚而人性的解答。

         在这个喧嚣浮躁,崇尚速度的时代,有人平和从容,跟你娓娓而谈“慢”的艺术;在这个笑容僵硬,眼神淡漠的时代,有人以诗人般的悲悯和父亲式的忧伤呼唤“真正生命化的教育”, 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一语中的,这里的“慢”指的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各不相同的、具体的个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可是,“慢的艺术”正在被急功近利围剿,慢慢消失,昔日的朴素常识正在变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难道不是吗?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带着几个月大的宝宝去上价格不菲的早教课程;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早期教育,精心挑选幼儿园,哪怕学费高昂,哪怕它在城市那端;希望孩子才华横溢,气质出众,为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从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到跆拳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他们残忍地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最为宝贵的童年时光却振振有辞地说“我还孩子一个童年,就会欠他一个成年”,他们等不及,他们输不起,他们看不得孩子犯错误,受挫折,他们不懂得尊重生命,陪孩子慢慢成长,他们不知道孩子就像一棵棵幼小的树苗,有着惊人的生命潜能和天然向上的力量,有着出乎成人意料的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能力,正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放手的勇气,他们早早地把参天大树捆绑成了盆景。那么,为人师长,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又做得如何?我们利用PPT来加大课堂的密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平均分和优秀率,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辅以各色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期望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可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肢解了教育:过多地关注了“教”的技巧,忽略了“育”的重要;一心一意去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感受。我们总是在期盼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忘记了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我们喜欢看到教室里座位整齐,讲台下人头攒动,却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生命个性的人,忘记了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才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一手替孩子安排好未来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急着提醒学生规避可能的错误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应有的生命体验,拔苗助长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欣喜,留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与时间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收获的快乐。

         张文质先生还说: “不言而喻,教师要有一颗教育的心灵,敏感、细腻、坚强、执著、明确、美好,教师甚至‘要比热爱自己的党派、教会更热爱自己的学生’。”读到这段文字,我不禁询问自己还有多少真挚的热情,承担的勇气,能够在各种困难中坚持应当坚持的执着……结果令人惭愧,我发现自己正在慢慢变得粗糙,躁动,缺乏耐心,期待与从容,更不要提悠闲的心态了。放眼周围,大多人也都脚步匆匆,神色凝重,我们急着奔向终点,我们无暇享受旅程的乐趣和沿途的风景,我们走得如此匆忙,早已忘了此行的意义与出发的目的,我们,的确应该慢下来了。

         教书育人,长路漫漫,当上下求索,让我们抛开种种的束缚,放下功利的包袱,放慢匆匆的脚步,以从容的姿态和悠闲的心态,用耳朵来聆听,用眼睛来欣赏,用心来体会,前进的同时,请不要遗落了自己的灵魂。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