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生本教学中的利与弊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1-02-23 09:48:00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倡导的“生本教学” 也是如此。随着我校一年多“生本教学”的深入进行,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甚至家长对“生本教学”都有不同的看法,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们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总结出以下“生本教学”中的利与弊。

  利: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的团结和小组合作意识

  3、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很好地改变高分低能的现状

  4、对于讲解某个问题的学生来讲,有着与传统教学不可同日而语的作用

  弊:

  1、学生讲解不系统,步骤条理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学习整体性的形成

  2、学生讲解时,下面学生的听课不认真,不信任同学,或者只忙于准备自己要讲的内容

  3、自习时间不能讨论,准备时间不够,准备不充分

  4、担心实验失败,影响自己的中考成绩

  对以上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谁占主导地位,生本教学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成绩的最根本之处,虽然它还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我们可以发扬它利的一面,避免或者减少它的弊端,无论是什么方法,老师都不会袖手旁观,显然“生本教学”中利远远大于弊。

  在“生本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其“利”的一面,而减小“弊”端呢?

  一、充分发挥“利”的一面

  (1)培养兴趣,唤醒自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怎样才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任何一个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教师若能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首先给学生做了几个有趣实验,其中一个实验是“烧不坏的手帕”,老师给学生说,我手里拿着一个湿的手绢,你们说能点燃吗?想不想知道?哪位同学上台点一下试试看,这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一位学生将湿手绢点燃时,大火燃起,学生的兴奋点更加高涨,当火焰消失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学生对此现象又很好奇,为什么手帕没有烧着?这时不用老师督促,学生马上开始讨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种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达到了极致,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

  根据学科特点,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竞答比赛、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中,一些实验如果学生自己能设计或动手完成,老师就不要指手画脚,对于化学用语,基础知识可利用小组竞答比赛形式,对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可利用班级之间小测比赛,对于一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对每一环节感到厌烦,进而提高了情趣。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2)促进学生的团结和小组合作意识。

  我在教学中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团结进取并提高合作意识。由于学习小组是由几人组成,为了使小组成员学会团结,提高学习效率,我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组间竞赛:从学习、卫生、纪律、体育等方面对各小组进行评比并进行计分,积分最高的有挑选座位的奖励或发奖状形式鼓励。二是培养各小组组长:通过对小组长的培养,让其带动小组学习。同时小组长定时更换,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机会。这样,通过小组间的竞赛使得小组内成员更加团结。在整个组长培养和轮换上,小组内的交往合作发挥了作用。有的同学胆小或不善交谈,在小组学习中组长就可多给其机会,同组同学帮助他;有的同学无责任心,同组同学可督促他。由于每一个孩子都要担任成员和组织者,因此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约束力,让每个孩子了解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这样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学生在学习合作中,担任组织者就需要去了解组员情况,去了解他人,这样使学生学会和他人交往、沟通,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组织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3)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

  1、宽容接纳,创设和谐氛围。

  和谐的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营造呢?

  ①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②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③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2、热爱尊重,建立民主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当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减少“弊端”,提高课堂效率

 “生本教学”中的弊端不是没办法解决的。例如:学生讲解不系统,步骤条理性不佳,妨碍学生的学习整体性的形成,在这一点上,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不系统的东西,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将不系统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化,这不是将“弊”变为“利”了吗?

  对于“生本教学”中学生讲解时,下面学生的听课不认真,不信任同学,或者只忙于准备自己要讲的内容等其他方面的弊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上的沟通。另外,课堂设置节奏要紧凑,对每位同学的要求要明确,语言要有感染力,使同学了解老师设置每一环节的意图,学生是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去的。

  总之,我们在“生本教学”中只要不断的探索,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尽最大可能将它的“利”充分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