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先生的文字里穿行,总能让我描摹出这样的画面:鲁迅先生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缓缓向我走来。一张略带削瘦的面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犀利的目光与两道剑眉,仿佛能够刺穿阴沉的黑夜,他那不朽的文字也一起浮现于我眼前,历历在目。
鲁迅先生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优异,毕业后留学于日本学医,想改善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状况,可是这个梦想被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作为一个弱国子民,鲁迅经常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就是“低能儿”。他考了95分,就被怀疑为作弊;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他看到中国人被杀头而一群中国留学生却若无其事地看热闹的景象。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下定决心,做出了弃医从文的抉择。
辛亥革命后,鲁迅先生挺身而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我依稀记得小学五年级读《狂人日记》时的那种感受,当时这篇文章我并没有全懂,只是读完以后十分愕然。时隔多年,再读《狂人日记》,便读出了更深一层意义。《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包含了他多年来堆积的愤慨、不满和焦虑以及希望,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对家族制度、礼教弊害的抨击。
我由衷地敬佩鲁迅,他敢言、敢怒、敢抨击、敢批判,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思想,用文字揭出世界的真面目,用文字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他骂奴颜婢膝、低三下四、阿谀奉承却貌似中庸的伪君子,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游手之徒;他讽刺郭巨埋儿的无知举动;他揭露了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制度;他为受尽生活磨难的闰土呐喊,为贫苦无助的单四嫂呐喊,为受尽封建制度压迫的人民呐喊,为祖国的悲剧命运呐喊;他赞美车夫舍己为人、无私真诚、朴实善良的品质,他宣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藤野先生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陈村曾这样评价鲁迅:“说起来没出息,我最要看的是先生的骂人文章。鲁迅骂人,从来都是一语中的,花样百出,无人能及。”正如蒋方舟所说:“鲁迅骂人,扒了皮挑了筋骨,悬在最醒目的地方,时代变迁它们从未变过,只是不断更新了皮囊,风吹雨打悬挂在那里,警示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