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精品教案】《汽化和液化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1-06-02 09:22:00

 

一、教学设计思想

  物态变化这部分的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尤其是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很丰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的途径、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实际应用。对于这些应用学生知道一点但又说不清楚。所以这节课的设计就是围绕着,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展开的,在学生尝试解释现象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能学以致用,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与创新设计贯穿整节课的教学。物理是个实验学科,把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到的实验或课堂不好操作的实验,课堂上的重点实验放到视频中,这也是网络的优势,但再好的视频也不如学生亲眼看到的,亲眼看到的又不如动手印象深刻,所以在课上加入了演示的小魔术和学生实验。

  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网络,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多媒体设计思想

  网络的特点是资源丰富,所以在设计时我把它当做学生学习的教材,并且是一个活的教材,里面加入了视频、声音、图片,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符合复习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程度,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板块,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学习目标:包括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这一节的三维目标。旨在让学生明白这一部分在整章的地位,明确自己复习的方向和复习完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活动与探究:分三个活动(分别涉及蒸发、沸腾、液化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实验、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达到复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比如:活动一通过手背上擦酒精,让学生体会蒸发吸热;对比擦酒精和不擦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加深学生对蒸发吸热的认识,我们生活中夏天吹电扇感到凉快就是这个道理。扇扇子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影响蒸发的因素。温故知新。活动二“锅中锅”的问题,从复习沸腾前后温度的特点开始,问题逐步加深,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STS拓展:分蒸发、沸腾、液化、综合四部分,列举了每一部分知识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以及人们运用知识改造生活的实例,例如冰箱、沙漠冰箱、太阳能净水器等等。学生通过阅读并尝试解释这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总结归纳与知识储备: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随时翻阅,就像学习笔记。

  在线测试:检查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起到激励的作用。

  网上交流:作为课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发到网上,就像他们之间聊天一样,都很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留言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指点学生的学习;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跟老师继续交流。

  物理学家:了解在热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熏陶学生具有研究物理的志趣,发展学生终身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实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3、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沸点的定义。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一让学生体会蒸发制冷和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2、通过活动二,观察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并应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改变液体的沸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通过“向天取水”、太阳能净水器,体会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通过石家庄雾天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我做起。

  4、通过STS拓展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四、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尝试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难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的沸点,并应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改变液体的沸点。

  2、利用液化的途径设计净化海水方案。

  六、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

  优点:

  1、网页上的资源丰富,内容更加生动。蒸发、沸腾、液化、综合,每一部分都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有基础有提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无声变成有声,静态的可以变为动态的,原来课堂上一些不好做的实验、实验中不容易观察的细节、重要的实验,通过视频可以随意重复播放,例如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实验、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等,就使课堂更加立体、吸引学生。

  2、“以人为本”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意愿、能力等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不像平常上课,学哪儿全班都看某一个内容,或难或简单、或拔高或基础,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如成绩好的学生已经掌握等于浪费时间,而成绩差的学生却还没掌握,使我们原来“众口难调”的课堂更加多样化,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都有满足感。比方说在浏览与液化有关的现象时,有的学生研究“冰糕冒白气”,有的学生选择研究“向天取水”,实际上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还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3、小组活动很充分,原来需要老师讲的,现在自己能弄明白。贴近生活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学生有话可说。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后生成展示。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回答“沙漠冰箱”放在什么地方更好?“锅中锅”内的水怎样沸腾?“太阳能净水器”净水原理等问题上,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4、网上留言交互性能强。可看到每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改变了原来课堂上一人言或几人言的情况,通过网上留言每个人能看到所有人的反馈,都愿意留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掌握学情。

  5、在线测试时效性强,及时反馈学生在这节课的收获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

  不足之处:

  1、课堂不好调控。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因为自主性强,所以有学生就看花了眼,毫无章法的乱点,一节课光看热闹了,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学生面前是一台电脑,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跟学生的情感交流上弱了。

  3、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把握上还应再合理化。在设计这节课时,曾想全放给学生去阅读,然后小组决定重点讨论的内容及其对应的现象,最后展示。后来经过反复论证,觉得这样学生不能全面复习梳理知识,而且其他小组展示的那一部分内容,这一小组没有思考就引不起共鸣。这样看似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却达不到复习课应有的效果。通过这节课,让我充分认识什么叫“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地位,不是全放给学生就叫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目的明确的有效的学习活动。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就成了随意和盲目的,失去了价值。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