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学研讨】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之我见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1-06-02 14:06:00

 

孔子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生的发展,同样如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学生三年的发展规划,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对整个学生在校的三年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计划。不但如此,还应对每一个阶段要有相应的措施。

结合这么多年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在10年级的发展伊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我们想要塑造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每一个阶段重点抓什么,为什么这么抓以及怎么抓的问题。

一、 三年发展规划:

我们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三年发展做了以下的规划:

初一年级:

“做人”方面:服从、感恩。 培养学生服从学校、服从老师的做事态度和“令行禁止”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家长的付出和辛苦,让他们时刻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学习”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技能。 基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我们在初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学习技能,让学生长久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基本技能包括:书写、阅读、表达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还应加入生本课堂上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声音洪亮、注意力集中、倾听他人、小组合作等等。

初二年级:

“做人”方面:守纪、沟通。 在初一服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让他们从原来的被动的服从转化为较为主动的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面临学生青春期思想的变化,培养学生和老师主动沟通的意识。

“学习”方面: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达到高效学习。 在初二阶段,对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和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困惑甚至掉队,在这阶段,应侧重于给予学生具体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初三阶段:

“做人”方面:自律、拼搏。 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们对于学校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习惯。初三学生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们要将“拼搏”的意识贯穿到初三整个一年的教育教学中。

“学习”方面:培养学生刻苦、坚持、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二、初一年级发展具体实施办法:

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学生生源的确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在这一次的新生入学中有规定而不能够遵守是最大的问题。在学生的入学须知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但依然发现了许多学生违反学校的规定,例如衣服不合格的、穿凉鞋到校的比比皆是,带手机的学生人数众多,在我们班我收上来了30个手机,其它班级的情况基本类似。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学生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

  初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他律”是这一年级的主题。“他律”中的“他”包括老师、家长、周围的同学等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每一位教师。40中学之所以成为一所名校,“管理严、校风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管理严”是因,“校风好”是果,这就要靠我们每一位初一年级教师一起来教育和培养学生。让学生们明确作为一个合格的40中学生做人、做事的标准是什么?明白四十中学的课堂要求和学生行为习惯的标准是什么?明白在40中学做事是不打折扣的。同时也要提醒老师们:好的集体是有老师、家长、学生共同打造的。优秀的集体不是分出来的,而是由大家的努力和汗水、智慧铸就的。

  培养学生服从学校、服从老师做事的态度和“令行禁止”的习惯。

  例如:课堂的秩序,只要是自己的课就必须保证你的要求让每一个同学听清楚自己在讲什么,整个的课堂规范有序,这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并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当课堂秩序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自己应该积极地应对,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学生讲清楚要求还是因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听讲习惯的培养等等;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和班主任们沟通,一起来想办法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不管他的年龄大小,都是这个班级教育教学的核心,任科教师有义务将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在其他方面同样如此,比如课前2分钟的准备、日常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等等。

  培养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40中学的要求很严格,学生刚进入到40中,肯定有这样或者那样不明白的地方。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隐患,初一可能还好,但到了初二、初三这些问题都会逐一的暴露出来。甚至于个别学生从一入学就会出现顶撞老师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情绪,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讽刺挖苦的话坚决不要说,更不要说体罚和变相体罚了。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多想一想其他办法。当然批评教育还是要有的,但一定要有礼有节。

  要给学生贯穿这种感恩教育,让他们明白老师们为他们付出了多少,这样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当遇到学生议论其他老师的时候,多说一说其他老师的优点,提升老师和学校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挖掘优点,说优点。

  如何培训和落实生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班主任首先给学生提出生本的概念同时进行小组的划分。每4人一组,每组可以自行设立一名组长。之后给学生们进行培训,进一步解释生本教育的概念和生本课堂的要求。

  任课老师们开始上课之后,依据生本课堂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前期的课程内容可以少一点,重点放在学生的培训上。学校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开学前两个星期的课程作了科学的部署。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让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明确这几天或者就是这一天要做什么,班主任要将今天的要求写在前面的黑板上:

  声音的宏亮:教师走进教室后的问好,和下课后的问好以及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否宏亮。站姿:向老师问好的站姿、回答问题的站姿。

  倾听,认真听老师、认真听同学说话。在老师讲课和学生发言时保持安静。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同学起立迅速,目视前方(视情况而定,面向书本、黑板、边板或本组同学、全班同学),手抬书本,做到“不弯腰、不低头、不乱看)。回答问题时,不得嬉皮笑脸,哼哼哈哈。起立时要注意椅子的位置并将声音控制到最小。当被提问同学回答错误或不完整、不科学并停止回答时,要主动举手进行纠正或补充、完善。

  上台展示:离开和回到座位应迅速,不得做多余动作,节约大家的时间。上台学生要认真,直接走上讲台。讲解时身体不得挡住同学视线,侧身面向同学,用手做必要指示。

  交流:音量保持以本小组的组员听到为宜,交流中不说和交流问题无关的话。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的政策在不断地调整(今年中考的分配生比例就达到了80%,明年还有可能达到100%)。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基本技能包括:书写、阅读、表达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书写:在这个初一年级我们准备抓学生的书写,经过班主任的协商,每天的午读我们都会抽出15分钟来练习字帖,每隔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会进行全校的比赛。但是练字是一方面,练字时写得挺好,写作业时就龙飞凤舞,不认真去做,这样练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关键还是要求学生将练字的结果反映到日常作业中去,这就要求任课老师们对作业的书写严格要求,不管字的好看与否,必须是认真地书写,如果不合格就要退回重写(一开始的作业可以少留一点)。通过这样的要求,争取在短期内让整个年级的作业书写规范,让每天中午的练字更有效果。

  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每年的4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也都在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另一方面,作为刚刚从初三下来的老师,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当题干中文字较多的时候,学生读题的速度很慢,对整个题意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学生失分情况严重。那么这种东西就要靠日常的积累来提高。而不是最后多练几道题就能解决的。所以,除了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老师之外,其他老师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例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本学科相关适合初一年龄段去阅读的书籍,给学生们一些图文的介绍,激发他们的兴趣。读完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设置这样的一节课,让每个孩子把自己这一段时间读的书带到学校里面来进行一次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或者也可以安排每一节课的之前几分钟选择一个组来一次交流和展示等等。

  另一方面,学生的眼界和视野的提高与开拓。从10年级开始,我们要重点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开拓视野,把大世界搬上小课堂。开学后准备在这个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开拓学生的视野。首先英语和语文学科会有每天都进行的英语角和语文阅读这样的环节,让英语的交流成为一种习惯。让语文的阅读同样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下午跑到图书馆或者在校园的角落读一会儿书成为一种流行。英语和语文还会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英语角每周五第九节课的主题活动、语文的朗诵和演讲比赛等等。同时老师们也要参与进来,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第九节课给学生们开展一些讲座。例如这几个女老师非常擅长烹饪和家居的小窍门,就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开一次这样的讲座,讲一讲怎么做蛋糕、怎么洗衣服洗得更干净等等;再有比如这几个男老师比较擅长军事内容,那就几个人一起开展一次武器知识的讲座等等。

  除此之外,数学学科在张晓娴老师的带领下,由崔少民老师负责,也会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例如七巧板大赛等等。以上三科的活动为主,其他的学科为辅也会有一些活动。例如生物学科有标本制作比赛和珍稀动植物展等等。老师们肯定会担心这么多的活动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要我说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自己前面所提到的令行禁止的铺垫,把自己所负责的活动组织好。对学生有要求,学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么这些活动一定会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升作用。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