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学研讨】生本课堂中的问题反思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1-06-02 14:10:00

 

摘要:生本教学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生小组协作为主要形式,本文就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通过小组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交流互助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生本教学 小组讨论 有效自学

  生本教学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的收获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平时上课时尽可能的注意解决,但是还是很难如愿,总是处理得不是很好,现在静下心来反思,争取找到更好的方法。

  第一、如何有效地提高34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初三的教学使得我越来越急功近利,尤其是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我的眼睛直盯在“三率”上。生本课堂中过于重视12号学生的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34号学生仅仅是重在落实基础知识上,忽视了34号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有效的提高34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班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提高学校的整体成绩?

  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老师方面一定要备好课,在课堂问题设置中给出适合34号学生的问题,老师提问时要由浅入深,将简单的问题提给34号学生,34号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由本组12号学生回答。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调动34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小组长重视34号学生的问题和问题解决。其次,是要给34号学生一个成长的时间,任何一个学生的提高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作为老师我们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慢慢”成长,要有“耐心”带领34号学生慢慢提高。再次,为了加强34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我们采取了全年级34号学生基础知识记忆的PK比赛。比赛要求从各班随机抽取1034号学生,参加每周的15分钟PK测试,测试内容均出自教材各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测试成绩以班级为单位记录总分和总平均分,然后进行年级排名。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大大提高了34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准确性。受益于此项活动,我们在2010年中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第二、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

  在生本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自我学习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有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会提出很多与知识相关,但不是课堂重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学生们很想了解其中的究竟,老师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遗憾。但是,讲解这些问题又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我认为:首先,应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解决,但是决不能来者不拒,要选择性地在课堂上解决,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而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的解决应该注意与教学目标相关,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上不适合解决的可以放在课下,老师应该做好问题记录和课下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辅导他做一些有趣实验……另外,如果发现典型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最好也先记录下来,将该问题布置成课后作业,以课后小组讨论或习题的形式出现在下节课教学中,这样即给学生留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第三、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如何组织好有效的讨论?

  现在的课堂小组讨论主要是以问题式讨论为主,老师给出一个具体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这样的讨论很难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学生讨论仅限于一问一答。事实上,引导学生有效又有益的讨论,应该在加强学生的知识面上下功夫,但是这又与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相冲突,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矛盾。很想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趣的讨论,但是这样很容易远离课堂主线,有时也很难解决。其次,我认为保证课堂讨论的纪律,端正态度也很重要。根据组内学生不同的情况合理分配好工作,注意小组内讨论后的落实,比如要限定组内完成时间,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再去组织小组成员自查和互查等等,加强监督和监管也能够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第四、在新授课时,遇到较难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解决时,除了老师讲解之外如何组织学生有效自学?

  在化学第四章“原子结构”的教学中,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让我感觉比较吃力。在这一章中讲解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物质世界里的分子、原子和离子,说实话不用说学生是在想象中学习,就连老师也仅仅是在书上看到过有关的图片而已。在上一个学期讲解时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将重点的知识划在书上或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没有思路,老师及时提示或设置问题进行引导,将想象中的原子画在本上,互相检查,继续讨论学生所画的图像与客观事实是否一致,等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老师最后归纳。在我看来这实在算不上“生本”,但是对于这种纯想象的知识我实在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关于物质构成中的原子结构,我还是没有想到更好的讲法,要不断实践探索。

  生本教学的路上我一边摸索,一边前行,不时地停下来反复思考,希望能够找到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方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在生本教学中我遇到了以上一些困惑和问题,也许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许有的问题处理方法也不是很合适,但是我会努力尝试,让我们的生本课堂更加有序、高效。

  参考资料: 《化学教育科研法》    作者:衷明华

出版时间: 2009-8-1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