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主任经常会碰到令人失望的事情。其中,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老师的再三教育、引导都无动于衷。老师该讲的道理都讲了,该用的措施都用了,觉得已口干舌燥,竭尽全力,而学生却似乎不领这份“情”,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着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甚微。直到有一天,我体会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喜悦。
那是这学期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早晨到校,我的心情跟天气一样晴朗、快乐。当我带着满脸的微笑,迈着轻盈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时,眼前的情景似一盆凉水一样把我满腔的热情浇到了冰点: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学生在谈笑,有的学生在交作业,桌椅参差不齐,地面一片狼藉,有废纸、粉笔头……我顿时怒火中烧:从开学到现在强调多少遍了,值日生到校后先打扫卫生,桌椅排放整齐,其他同学到班先交作业,然后读书。现在都快“入静”了,教室里还……想到这里,我正要发作,又转念一想:教育斥责的语言他们听得多了,也没见多大的效果,何不换种方式,试试榜样的力量呢?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尽快使自己平静下来。接着什么话也不说,把课本放到讲台上,弯下腰,捡起废纸,一张、两张……不知什么时候,耳边的嘈杂声消失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打扫的行列中,有的捡,有的扫,有的拖,有的排桌子……没有人闲着,也没有人说“今天不该我打扫”。很快,教室里变得干干净净。端坐在位子上的孩子们安静无声,似乎在等待我迟到的批评。我站在讲台上,望着六十张纯真的脸,不禁笑道:“你们都是好样的!”孩子们都笑了。这一刻,我的心中洒满了阳光。
从那以后,我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上课要提前几分钟到班;地上有杂物及时弯腰捡起来;学生做操站队时,我也不把手放在衣兜里,身体挺直,不随便说话;对人有礼貌,语言不罗嗦;不轻易发火,多用鼓励的语言……我无声的榜样力量如恰逢时节的春雨,滴滴润到学生的心田。孩子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迟到的没有了,打扫卫生的及时了,做操、放学的路队整齐了……
其实,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说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而是自己去体验“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