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工作导航】刊首语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1-06-02 14:28:00

 

新年献词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2010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将是2011年教育战线的头等重要任务。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根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既要整体把握中央的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所确定的10大试点任务,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又要紧密结合所在地区、所在学校的实际,紧紧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

促进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公平既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期盼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目标,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一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关键是保障机会公平。二是要明确重点,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健全国家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三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把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向薄弱学校、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四是要把发展目标落到实处,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等,推进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为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要使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必须始终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不动摇。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重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三是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四是要研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五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上来,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1.1

返回

上一篇:2010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