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中工作已经快7年了,刚来学校时在教育处和教学处工作时的愣头劲还历历在目。近6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得到了历练,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班里的琐事很多,学生考虑问题有时又不周全,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好,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蜕 变
“你怎么总是迟到?你怎么作业老是写不完?……”初一时的帆(我的第一届学生)总是犯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我真是很着急。每位老师都反映帆头脑很灵活,然而她的学习习惯却特别差,学习时坐不住,作业经常性地写不完。在跟家长沟通过几次之后发现,他的父亲不在身边,而母亲又天天早晨上班走得早,晚上回家回得晚,所以孩子缺乏父母的监督,做什么事情都松松散散,再加上家庭管理比较“民主”,父母很少说她,因此她的受约束性很差,学习成绩也较差,她的学习成绩仅是靠课上听来积累的。初一时,我停过她的课,当着家长的面狠狠地批评过她,然而收效甚微,几乎每次都是3分钟的热度,治标不治本。
到了初二,如果她还是像初一那样的话,可以说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成绩再也上不来了,所以我改变了初一对她的管理方式。我抓住了新学期同学们学习劲头都很高涨的这个时机,跟她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我根本没有生气,而是跟她谈理想,谈她的家庭,谈生活怎样才有意义,谈人生的价值……开始帆还有些戒备的心理,后来就放得开了。我们谈了很多,最后又把所谈的主题引入到学习上来,我们谈初二具体应当怎样度过才不算是浪费青春,帆也认识到了初一一年自己荒废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表决心初二一定不让老师失望。
经过那次长谈,初二的帆确实改变了不少,态度认真多了,学习劲头足了,但是偶尔还是犯错误。我深知学生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改变也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她再犯错误之后,我很少批评她了,而是帮助她分析原因,很多次也能看到她犯错之后愧疚的表情。总体来说,我看到了帆的进步,看到她的成绩上升到了中游。
初三来了,我对帆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能看得出她比以前也更加地努力,开学以来她的各科成绩又有了突破。后来,帆以高分考上了1中。看到孩子的蜕变,想起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的老话,我在庆幸,更在反思……
改 变
“陈老师,我想换组。”小萌(我的第二届学生)放学后找到了我,“他们三个在一起讨论问题,总是不管我。”虽然当时我接班只是一个多月,但也是比较了解他们了。小萌是个比较内敛的学生,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即使另外三个同学不和她讨论问题,也肯定有她自身的原因。当时,我并没有立刻答应她,说:“这样,老师再给你一周时间,在这一周里你要主动参与讨论,如果还不适应,咱就换组”。“好的,谢谢老师。”我又叫来了她当时的组长,说:“你既然是组长,就要统筹兼顾,当有组员参与不积极时,你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要充分调动他们……”“好了,我先试试吧,陈老师。”
还没到一周呢,小萌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换组了。”
转 变
上学期期中考试刚过,小凯又找到我说:“老师,我不能当物理课代表了。”“怎么了?”我问道。“这次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我觉得我不称职”。我当机立断地回答:“如果是这个原因,那我先就不能同意你。从开学到现在,我能看到你的认真负责,成绩一次没有考好也说明不了什么。继续努力,咱看下次的成绩。如果你对工作不负责,不积极,不用你说我也早就采取措施了。所以,不要考虑那么多,好好干。”后来的小凯更加的努力,现在的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仅在物理上的积极性更高了,本学期还成功竞选了生活委员。
班里的那些事总是很琐碎,又非常的重要,一件事处理不好就很可能使一个学生消沉,甚至堕落。相反,班级事务处理好了,学生没有了负担,这样他们的成长、学习心气是顺的,当然结果也肯定是好的。要能够把班级问题处理得很好,需要班主任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武断,更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