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意 外 收 获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02-08 20:53:00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四十中学医务室工作,可能是到了学校的原因,看新闻时对报道学生和校园的事件就格外关注,马加爵案、大学生泼硫酸事件等等陆续被报道,分析原因,无不与心理因素有关,是长期压抑的情绪与性格缺陷导致了犯罪。2006年我一位医生朋友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建议我学习心理学,每每想到自己十几年的医学临床知识有很多用不上,就感到一种缺憾,学校的学生都是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初中生,学点儿心理学知识对工作肯定有好处,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才更有价值。2007年知道了石家庄市心理培训中心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于是报名参加培训。

  报名后收到的咨询师培训简介中写到:让每个人过上不可逆转的好日子!我当时的感受是怎么这么能忽悠呀,上你的培训班就能让人过上好日子了,而且还是不可逆转的好日子,真是吹牛不上税。但是既然已经交了培训费,听听课再说吧。第二周开课,也就是我第一次听课,上的是成长课,听得一头雾水,这算是什么课呀,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下课后和同期的学员交流我的感受,我说听了两天都不知道老师想要讲什么,想退费不学了,学员说他第一次听也是这样的感受,但第二次感受就不一样了。于是每次讲课(双休日和暑假)只要不是因工作原因,我都坚持去听。果不其然,就像我的同期学员所说,继续听课感受就不一样了,而且是越来越有收获,听了一天的课,虽然身体疲劳,但感觉心里很畅快,还有些许的兴奋,也就是累并快乐着的感受。

  在成长课上,各种活动使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体验,中心主任马宏伟老师精辟的解析使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慢慢地,自己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听课时就发现很多夫妻在家庭琐事上经常抱怨,经常用指责的语气说话,比如“你怎么总把袜子仍在沙发上呀,给你说了多少次了就是不改”“你怎么……真是无可救药”,为一点小事弄得情绪都不好;李文馥老师讲到发展心理学时,可以说几乎家庭中有学龄孩子的所有同仁都感受到自己学心理学晚了,因为自己不懂得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们不知道孩子哭泣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有被抛弃的恐惧。而当孩子上学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要求更高,经常用成人的惯性思维指责孩子,而孩子从我们这里得到的都是负性情绪。在孩子上了初中,到了青春逆反期,有了自己的主张,家长更是感慨怎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管呀,遇到了“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尴尬,家长的威严受到了挑战。父母毫无疑问都是爱孩子的,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我们做家长的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于海霞老师的“停止伤害”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记得无意中看到儿子在上初一时的周记中写道:我妈妈的脾气有点急,有一天晚上我妈妈看我没写完作业就训我“都几点了,你怎么还没写完作业呀”,其实我还有两个字就写完了。我的本意是担心孩子睡得太晚对身体不好,而且第二天上课精力不够,可我表达的是指责,孩子根本听不到我的担心,这样的“爱”谁也受不了,爱真的变成了伤害。后来认识到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学习心理学后感到自己懂得了尊重、珍惜和包容,懂得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感受,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犯错,知道了家长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让孩子事事听家长的。

  上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课后,就感到学习心理学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学习,首先受益的是自己的家庭,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而学习。听课后有时写写成长日记,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感觉做家长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对孩子的指责太多,鼓励少且不知道怎么鼓励孩子有效果。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首先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改变了,孩子就改变了。学习心理学后我的家庭非常受益,用我爱人的话说“这几千块钱没白花”;我儿子的体会更深刻:儿子在同学家见到他妈妈在训他,下楼后悄悄地对同学说“你妈脾气这么大呀,让你妈学学心理吧,我妈学心理后就不训我了。同学听后说:我妈的脾气比你妈的脾气还大,应该学高级心理学”。真是童言无忌,其实哪有高级心理学这个词呀。

  当然,变化是缓慢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自己的改变尝到了甜头,有时和儿子同学的家长交流,和朋友交流,大多认同我的观点。随着自己的成长,慢慢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工作中,有时和学生聊聊,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把心里压抑的负性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确实存在着问题,非常赞同“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长”这种观点。做家长的知道怎么做家长了,孩子也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了。

  心理学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我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偶尔翻翻看,没想过要学,更没想到本想为了工作而学的心理学,结果首先受益的是自己的家庭,真是意外收获。

返回

上一篇:2011年第一期

下一篇: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