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02-15 20:49:00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生本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初中的写作课堂上,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的心理,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精神萎靡,一脸的迷惘,接到作文题目后,不知道从哪下笔,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中心和怎样的材料写,绞尽脑汁去想,写出的作文存在着不少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但文章质量不高,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作文课成了中学生无法面对的噩梦,写作兴趣当然是提不起来。正因为如此,需要在写作上下大工夫,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写作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方法如下:

  一、背诵和摘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素材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来的,其中背诵和摘抄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如果只读书不背诵,写作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写出来的文章词汇贫乏,苍白无力,内容空洞。因此,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材料的积累,指导积累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选择背诵的内容,如一些文质兼美的小短文,脍炙人口的古诗,千古传颂的古文片段,所学课文中的优美片段等,指导学生背诵。在背诵的同时,还让学生进行摘抄的积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天摘抄一段文字,如果有时间也可以把摘抄的内容背下来,如果没有时间背诵,要朗读、品味,体会内容和写法。学生通过不断的背诵积累,逐渐把背诵的东西在写作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写作的技巧也在逐渐运用,写作的水平逐渐提高。

  二、课外阅读是写好作文的途径

  现在常常有家长反映,学生写一篇作文或日记,几乎占用几个小时乃至一天的时间。而作文教学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能要求学生硬着头皮写,几次“苦”下来,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荡然无存。针对这种情况,社会上的各种作文班就应运而生,《作文大全》、《优秀作文选》等书籍铺天盖地。但是,结果依然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没有提高。那么原因究竟在哪呢?究其根源就是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博览群书对于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一同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所选材料丰富多彩,有国内外名著,有中外诗歌,有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有思想性很强的议论文等。除了规定统一阅读的文章篇目,学生也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自由阅读,让学生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那么是否只要阅读就可以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想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必须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学生的阅读层次高,理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现在新课标中规定的一些名著,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够认认真真地读上课标中的一半书,不仅会增加作文中的历史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底蕴,而且对于塑造中学生的优秀品格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怎样精读、怎样粗读、怎样浏览,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精读、粗读和浏览等,一边进行方法的指导,一边让学生阅读。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我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心得或经验等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好书推荐会,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在推荐时,要说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内容、推荐的理由。通过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也提高了文章的欣赏能力。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我们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课文是写作最好的范本

  课堂上学到的课文,有很多可以作为范文让学生学习,揣摩范文的立意之深、构思之妙、方法之巧,语言之美、感情之真。在揣摩中品味,在品味中运用。所以在平时的讲课中,我注意让学生把学到的一个个点逐渐串成线,学一课就要有所得。如朱自清的《春》就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中的珍品,在讲这一课时,不仅仅让学生朗读成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大家笔法的精妙之处,着重讲了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和描写特点,让学生掌握这种结构的写法和描写技法,并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和描写特点进行仿写。讲议论文时,以课外的一篇文章《谈骨气》为范本,教学生写议论文,分析文章时,重点分析论点的提出,事实论据的运用,文章的结构。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内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谈骨气》写一篇议论文,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写作的质量也不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无论是写一般的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写作文也不像以前那么发愁了,写作速度提高了。

  四、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要想使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光靠背诵和阅读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巴金曾经说过“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在写之前,我还从写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段落的安排、首尾的点题、选材立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还让学生学会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运用。并采取了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练笔,除了前面提到的仿写外,还有课堂随笔练习,周记练习、文章的鉴赏练习等。这里只谈一谈课堂随笔练习。课堂随笔练习是学完一课经典文章后,抓住文中结构或内容上最出彩的地方进行方法练习,如欣赏了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骆驼祥子》“精彩片段”第一段的描写,让学生了解这一段的特点是没出现一个“热”字,但又在处处写“热”,让读者感受到了炎炎夏日酷热难当的痛苦,足见名家笔法的高超。我让写生细细揣摩这段的写法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冷”的片段,让读者能感受到寒冷袭人。学生对这样的练习很感兴趣,认真写作,收到了好的效果。

  经过一个阶段的写作训练,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掌握了写作的诀窍,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苍白平淡变得流畅生动,不少学生的作文还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深化心灵体验,激活写作思维

  学生们常常抱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因为生活太贫乏,太平淡了。我们在教学中也一直在强调,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不够,生活面狭窄,但是,有的学生就能够在作品中写出生活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却认为生活根本不算是一个“题材库”。

  所以,与其说关注生活,还不如说尊重内心体验,与其说贴近生活,还不如说贴近自我的体验。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也就是说,离开了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所谓的生活只是一种表象和机械的周而复始而已。

  生活无处不在,只要善于体验,尊重体验,写作的材料便是俯拾即是。事实上,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许多权贵子弟更加丰富,蒲松龄的经历也未必比当时其他一般读书人更加曲折,只是他们比其他人更敏于体验生活罢了。

  只有用心体验,才能拓宽写作思维,通过自我的智慧运作而形成一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观点的思维方式。新课标首次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激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这样就会避免模式化作文的出现。

  其实,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在学好作文技巧的同时,重视自身学养的积淀。因此,写作教学不可急功近利,必须脚踏实地,在技巧和思想上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返回

上一篇:2011年第一期

下一篇: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