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加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02-15 20:52:00

 

新课标下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综合性学习操作起来难度大,这不单是对学生而言,更是对老师来说的。如果没有教师周到细致的设计和组织,完全依靠知识和能力有限的初中学生“自主探究”,其结果必然是一团糟,“竹篮打水一场空”。在综合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情境与“梯子”,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与学生一同制定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策划和组织形式,搞好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所有这一切,绝不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自由的限制和剥夺,恰恰相反,教师把学生引领到了让他们任意驰骋的空间。下面就以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为例,来看我们是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组织的。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缘起和依托主要是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赋予了莲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爱莲说》的教学成功感染和吸引了学生,“莲文化的魅力”初见端倪。

  综合性学习伊始,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提供的资料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或活动的方案。然后由教师牵头,成立综合性学习委员会,成员包括课代表、班长、学习委员、组长代表、学生代表。委员会面向各学习小组征集探究的主题或活动的方案。委员会发现各学习小组探究的视野狭窄,方案比较笼统,于是与教师商量后,在全班发布“通告”。通告就“莲文化”的内涵及体现的范围、形式进行拓展、提示;对方案提出建设性标准,要求各学习小组的方案中包含科普类、诗文类、美术类和影音类任务;为便于成果展示,规定了成果形式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片;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成果评价规则,保证大家高质量完成任务,激励同学们合作竞争。各小组修正并细化方案,开始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根据下面反映上来的问题,委员会又多次发出通告。如提醒各小组尽可能在同一主题下完成各类任务,突显“莲文化的魅力”或学生对“莲文化”的理解。再如为了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又增补了派生成果:在提交论文的同时,拟制莲常识抢答题(含答案)一份;利用诗文类和影音类任务的成果举办诗歌朗诵会和传说故事会。

  接下来就是展示成果了。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利用3个午读时间,主持了“莲常识抢答”、 “诗歌配乐朗诵会”和“传说故事会”,可以说好戏连台,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到“莲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次活动的表现都计入小组成绩。

  经过此番预热后,主成果展示会在语文连排课上演了。委员会首先给各小组下发了成果评比细则与打分表,对论文的质量、主讲人的演讲、PPT制作的效果、多媒体的利用进行了量化要求,并规定了展示成果的时间上限。有的小组侧重于对莲的生物学探究,更多的小组进行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探究。学生深入了解了莲,了解人们赋予莲的诸多美好品质,了解了莲在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原来莲无所不在,学生们领略了莲的美好资质和文化蕴涵。学生们的论文虽显稚嫩,课件虽显粗糙,手描的莲花也不够漂亮,但确确实实表达了学生们对莲的喜爱。两节语文课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

  成绩经过委员会汇总和审核,很快出来了,但分数已经不重要了。当课代表把所有的文字材料打印稿分类装订成册交到老师手里,学习委员还送上一张刻录好的光盘,里面包含所有学生搜集的电子版资料和媒体文件,当然有各小组撰写的论文和制作的课件。此时此刻,老师和学生一样,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应该说,学生确实发挥了自主性,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和小组争得成绩,他们充分合作,各施所长,各司其职。教师和委员会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深入、有效、生动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操作和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们学会如何扎实细致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综合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没有设计、没有组织的进行,学生势必茫然无措,一无所获。不是不相信学生,其实这次综合性学习绝大部分创意、规则、运作都来自学生、依靠学生。教师只是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一些规则和标准,而这些规则和标准限制的不是学生的自主,而是为了保证组织性综合学习的质量。实践也证明,教师的介入,并没有干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利用媒体和网络的信息能力都充分得以发挥。有时完全放手给学生的并不是自由,学生不会从中受到任何益处。与学生一同设计、组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教师负责任的表现,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尽管麻烦,耗时费力,但它的功效却远非普通的语文课所能比拟的,非常值得。我们语文老师要迎难而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不断探索,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返回

上一篇:2011年第一期

下一篇: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