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冷处理 热效应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02-15 20:56:00

 

 

  那天中午,刚开校门一会儿,我进到班里,就看到小张的衣服撕破了,旁边小李也是气鼓鼓的坐着。看到我进班,两人都跑到我面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从他们的争辩中我了解到他们为了一件小事打了一架,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是理也直气也壮。望着他们涨红的脸,看到他们谁也没有受伤,我决定来一次“冷处理”。

  我摇了摇头,尽量用一种平和的语调说:“如果你们还是小学生,我倒愿意帮你们评判一下谁是谁非,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判别是非的能力,我不想剥夺你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我很忙,咱们也已经开始午读了,你们自己回去想想。”他们心有不甘地走了,事后我想:明天他们如果依然“正气凛然”地第二次站在我面前,那么我就摆一堆大道理?或是训斥一顿?那肯定难服其心,我决定“冷”中加“热”。

  我写了一张字条:“能够成为同学,这需要一种缘分。往后的日子,你会觉得同窗情谊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对不起,我很忙,明天再找我。”写完后,放在桌子上,我跟同屋的老师说了几句,就去了图书馆。回来后,听这位老师说,他们俩准时来了,看样子彼此还气愤不平,俩人看了字条,沉默了一会,又一起走了。我清楚我采取的策略起作用了,但他们到底领悟多深,我心里没底,我想继续“火”中添“柴”。我又留了一张字条:“小时候坐过碰碰车吗?碰了,一笑;撞了,不在意。学会宽容,你会受用一生。”我料想,他们还会来找我。果然他们又一次来了,不再是满脸的不平,我平静地说:“怎么,一定要老师评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们笑了,“老师您误会了,谢谢您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我拍了拍他们的脑袋。他们笑着走出了办公室。

  是啊,如果当时按照学生的意愿,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评判,之后,或者晓之以理,或者批评斥责,是否也能产生如此的效果呢?不言而喻,即使我凭十足的耐心和百般的热情去说教,也未必能以情动之,以理晓之。教育是学问,批评是艺术,我这个做老师的,早已习惯了苦口婆心的唠叨,缺少艺术的含量。在遇到一个问题时,要试着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方式去应对,就如同“冷处理”给学生的反思一样,就如同把“面谈”变为“留字条”一样,就如同把评判权交给学生自己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产生教育的“热效应”。

返回

上一篇:2011年第一期

下一篇: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