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10-25 14:59:00

 

 1.理解学科的关键概念、结构和探索工具,以这些要素为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作为美术课,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是非常灵活,只是带着孩子们画画而已。现在的美术课承载了很多的内容,美术对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和生活是很重要的知识。因此,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非常认真,深刻地挖掘课程的内涵,争取把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延展开。

2.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促进智力发展、社会经验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机会。

  应遵循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作为探索对象,进而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中不断实践,例如:在假期外出旅游时制作图文并茂的旅游手册;关注生活中的公益事件,制作公益招贴设计……

  3.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

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教学应因人而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针对在某些方面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和其他的同学做一个展示和交流。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发挥优势,弱势方面也要鼓励大胆参与。

  4.理解并使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表现技能的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我校开展的生本教育是很好的方式,学生先学后教,自学—小组讨论并展示—归纳总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解决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表达展示自己的想法。

  5.理解个体动力与行为、群体动力与行为,创造积极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交往、参与、自我激励。

  学习需要氛围,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发展。作为教师,我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多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参与到我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

  6.利用有效的言语交流技术、非言语交流技术和媒介沟通技术,培养课堂中积极探索、协作和良性互动的氛围。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我利用各种交流技术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效果。成功时语言的赞美、失意时轻轻的拍拍肩膀,在作业的背面写几句话……这些都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各种鼓励方式都会激发学生探索、协作、互动的积极性。

  7.以学科目标、社会目标和课程目标为基准,设计教学。

在每一课的学习之初,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确立是基于学科、社会、课程目标来制定的。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需要达到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学习这个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明明白白。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在确立的目标下。

  8.理解、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策略,进行评估,确保学习者智力、社会经验和身体的持续发展。

作为美术课,没有考试和分数的压力,可以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美术的乐趣就在于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掌握着多元的方式和标准。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互相赏析等方式。评价标准不止局限在作品的好坏上,有的作品思考得有深度,有的作品很有创意,多多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越来越有自信。

  9.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专业教师,不断评估自己的选择,以及和学生、家长、学习社区中其他专业人士交往时的行为,积极寻求专业成长机会。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努力学习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更多的是需要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我每个星期都会对上完的教案和课件进行反思,发现不同的班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抓住每个班的特点,适时的做出细微的调整。

  10.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与学校同事、家长和各种机构的良好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岗位上认真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课。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彼此支持。但是作为美术学科,是非中考学科,我与家长和社会上的各种机构缺乏沟通和练习。
返回

上一篇:2012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