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体验学习,促进发展——对照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的反思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2-10-25 15:29:00

 

  阅读了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我了解了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与自己对照后,主要从三方面做了反思。

  第一: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在我校的课改中,我们创造了带有四十中特色的“生本教育”。而我在与老师们共同打拼的过程中发现,体验学习是支持这种学习平台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就是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去完成一项任务。再由学生在课上阐述自己的感受、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关于“我爱石家庄”的调查报告。学生们通过将近四周的时间展开社会调查,有的自己制作成了PPT课件为大家展示,有的还用上了DV录像给大家展示成果。总之大家兴趣高涨,确实在家庭中、社会上展开了一番调查。经过调查,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就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也包括教训。当学生把观点在课上与大家分享了之后,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锻炼。

  第二: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常规做法:我们各个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时,都会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育教学的尺度,并且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授课。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既吸引学生、又能够有助于解决学生问题的教学环节,比如具体可行的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展开教学,努力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并加入一些视频、图片、音乐等,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这样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基本都符合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的规定。

  去年,我们初二思想品德备课组针对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尝试了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即结合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曾开展过“我是一棵树”“环保歌曲新唱(改编歌词)”“我爱石家庄的社会调查活动”“为墙来了设计图纸”等主题活动。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新教材中老师对新的举措的落实与贯彻。而且还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团结协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善于反思。“十项要求”中的第9项提到: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专业教师,积极寻求专业成长机会。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一些生成的问题,确实是对老师的考验。例如某节课上,学生议论起了植树的事。原来周末,学校组织初二学生去小林农场植树,原本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可有不少同学却是叫苦连天的。有的说:“做两个小时的车,植半个小时的树,又热还晕车,到那儿,还得我们掏钱买树苗……”有的说:“有的人还把我们种上的树拔出来,再卖给别人去种……真不值得去”“对,不公平,下次我也不去了……”从学生的议论中,我感觉到了他们的不满。当时我经过快速思考,解释道: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真正公平的社会,看见黑暗说明你们眼亮,善于观察、洞察社会中的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发现社会上众多善良的东西,甚至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带动更多的人,那么对你的身心成长会有很有好处。我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他们能了解社会是复杂的,学会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等。但仍有几个学生那冷漠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不认同我的观点,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我还需努力啊!”我就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发到了本组的博客上,希望能使自己得到提高,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照“美国教师10项任职要求”反思自我,我觉得大部分要求,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学校的指引、教导下,使我不断关注到、并有意识地去做到这10项要求。有的做得很好,特别是教学上。有的做得缺乏持续性,比如对学生对待社会生活、学习的态度、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教育方面,这与自己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等有关系。常年带毕业班的我,以及我的学生,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的选拔,而学生也不得不屈从于分数的压力,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其他。作为老师的我,一方面尽可能地通过“创设情景”“小组活动”“ 生活实例”等方法来达到三维目标的落实,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健康成长。尽管有的时候效果不太显著,但我都会像大家一样坚持下去,做一个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老师。

返回

上一篇:2012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