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生本教育已有近四年的时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对于生本理念我由模糊到熟悉。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已把现行教材完整地教了一轮,再回头重新回顾自己的做法,各种课型的应对策略就比较清晰了。
首先是精读课。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深读、细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精读课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握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我和同备课组的老师重点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向40分钟要效率。课堂上我通常采用直入主题法或情景导入法快速进入课堂学习,采用余式课主问题法引导学生阅读,一节课通常设置最多3个主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要本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的原则,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操作中注意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变化教学方法,简单一点的问题就放手交给小组合作解决,在总结时教师点拨的方法,注意到“先学后教”的原则;难一点的问题老师要有适度的讲解,留给学生体会理解的时间,注意当堂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阅读能力。
其次是略读课。《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的做法是语文课本中的略读课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习精读课的同时,阅读系列文章。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个一个单元都是涉及到民俗文化的文章,在学习了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后,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略读课文《春酒》《俗世奇人》,《春酒》的阅读要求是注意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作者的乡愁,《俗世奇人》是自由阅读。学完课内文章后,用课内文章作为引线,在学课内文章《端午的鸭蛋》时我就要求学生了解汪曾祺,让学生知道汪曾祺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个很会生活的美食家,结合当时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同学们对汪曾祺很感兴趣。接下来我给同学们提的近期阅读要求就是在汪曾祺、林清玄、琦君、三毛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的至少一本书来读,一个月后利用阅读课的时间交流阅读感受,可以谈谈你对所读作家的了解,所读作品的介绍或语言特色的品析等你认为有价值的话题。交流之前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话题写出交流稿,先在组内交流,选出最好的同学,其他同学帮助他完善交流内容,然后在班上交流。利用上述方式我们不仅仅读了略读课文,还课外延伸了许多相关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第三是综合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课要把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课型中我首先注意的是小组学生的全员参与,特别是平时学习基础较差和不爱表现的同学。比如初一课本中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探索月球奥秘”,我当时所交的两个班学习小组都是六个人,我把活动课设计了三个环节:“我是月球小专家”“美丽神秘的月亮神话”“极富奇幻色彩的月亮诗词”,小组内六人根据自己特长两两组合负责一个环节,课下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自己负责的环节分工讲解,课堂展示每位同学都是负责人,所以都得发言,这样没有一位同学是“闲人”。其次是综合性学习课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比如在讲设计“活动方案”时结合了我校“文化科技节”活动,让学生就自己参加的活动写出活动方案,然后再总结写活动方案的方法;在讲“提建议”时,我的设题是“生本教育在我校已经开展起来,有些地方老师也是摸索着前进,请你给语文老师在教学方法方面提两条建议”, 因为是自己亲自参加过的活动或是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第四是作文课。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要进行“大阅读”“大写作”的教学,首先保证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大了,知识面广了,思想深刻了,作文才会写好。其次在练笔的时候让学生放开了写,有感而写,不对学生写作进行字数和规则限制,重点在学生敢写、有兴趣去写。初三备考阶段教师对于作文技巧分专题讲解归纳。上作文讲评课时先由老师浏览全部作文,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讲评,每一位同学都要看同组其他三人的作文,并写出评语,指出每位同学作文的优点、不足,然后自己修改,每组选1、2篇优秀作文在班上展示,老师批阅学生作文修改情况,增加面批的人数和次数。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课下小练笔,让学生的练笔与日常的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第五是复习课。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知识点,理解记忆。知识点的落实检测由组长组织、督促,老师整体统筹、指导。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链接练习题。
无论是哪一种课型在设计时都要关注到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