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励志教育实施感悟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3-12-02 16:12:00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这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思想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个别教育并不等同于做差生的工作,也不等于对优秀生的培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除了包括做后进生之外,还包括做优秀生和中间生,尤其是要特别注意中间生的工作。

  然而,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关注到。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作为老师更多地关注到的是班内在行为纪律上或者学习成绩中有一些问题的学生。当班内组织一些活动时,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又往往引起老师的注意。纪律上没什么问题,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2012年的暑假,李校长给我们带来了励志教育的一些相关材料,这是一种应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旨在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三大步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先进管理经验,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受启发。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切实的、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方法。10月,在我校推行励志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裕华求实中学12级作为第一批参与者,直接落实这一教育形式。

  一、落实方式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全体任课教师都担任导师,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程指导,全面负责。结合我校实际,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前提下,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通过参与班会、活动课、批阅成长册等方式,根据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及时对自己小组的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品德等各方面全程指导,全面负责。导师除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更主要的是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心理健康、做人处事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健康人格,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个交流活动中,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真正进行“教书”同时能“育人”,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育人活动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切关怀,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为一名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在学养、视野、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方面,应该是业务突出、师德高尚的教师,部分教师是有差距的。如何让老师成为一名称职的导师呢?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提升导师的整体水平。首先,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导师组。每周导师组有固定时间备课,就成长册的批阅、活动课的设计、班会的召开等问题进行交流,对各自所负责组的本周突出问题进行协商解决。进而,形成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班主任备课组,每周定时交流,对导师组备课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通过集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既推动励志教育向更加贴近本学校的实际方向发展,也促进导师在合作中寻找差距、确定方法、提高自己。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一定的考核管理的方法,通过对励志册批阅情况的抽查,对批阅的情况采用一定方式反馈给导师本人,促进导师批阅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对于这种方式的使用频率持保留意见。这种抽查方式落实过于频繁必然会影响班级日常事务,而且,经过几次指导后,导师们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再多的抽查也是相差无几的结果,不能起到引导作用,相反会引起导师们“被监督”的感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作为对教育者的管理,更应该重视唤醒、激励和鼓舞导师们,而不是限制、督促和监察。

  二、育人案例

  在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同时,推行了三大步素质教育模式。学生每天早晨、中午课前10分钟集体朗读励志信,各班每周召开一次以信的内容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生对照信的内容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剖析。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一些同学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涌现了一些典型的事例。

  案例一 1203班的小李同学有哮喘病,身体一直不好,是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不怎么老师同学交流,很少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起初,在老师的眼里,看到他的脸总是隐晦的,生命似乎没有活力。在最初的励志教育成长册中,只能看到他写一些迎风流泪、感月伤怀的句子。通过老师在他的成长册中不断的鼓励、指导他,渐渐的,我们发现他在读励志信的过程中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有气势。现在在他的成长册中都是实实在在地记录着自己每天的成长,同时他的学习成绩逐步在提高,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并且在班级竞选中成功竞选上了班干部。

  感悟: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草,他们即使外表冷漠,内心也向往着温暖,渴望着阳光,希望老师们做一颗太阳,永远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案例二 小陈同学,是1206班的一个女孩,家庭比较特殊,妈妈独自带着她一个人,也许是孩子本身比较外向,也许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她比较艰难,有意无意地希望她是一个男孩,她总是象男生一样行事,一次甚至跳到了护栏外面的房檐上去拿毽子。种种的违纪后被批评,使她觉得老师很不喜欢她,她也高傲得表示不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成长册也就写的很应付。但是,她很有绘画的天赋,一次偶然中她在成长册的一角画上了一个小小的漫画头像,我有意识得夸奖了她,她似乎受到了鼓舞,于是更加积极地去画,后来我对她书写的内容提出了一些要求,她一一照办了。现在她依旧是会犯一些错误,我依旧会批评教育。每次,她都会在成长记录中真实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改过之心,争取让老师原谅。种种现象显示她在乎表扬,也在乎老师的批评。

  感悟: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只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给学生一份理解,一份真诚,一份欣赏,一份期待,一份宽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就像干枯的秧苗,渴望着导师雨露的滋润。  

  案例三 小马同学是裕华求实1206班学生,他个人习惯很不好。上课说话,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常把周围都弄得脏兮兮的,行为十分幼稚,常做一些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比如,把自己做的、装有痰的培养皿拿来,让同学们看那绿乎乎的物质,引起大家的反感。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跟我“告状”,甚至几次举行联合上访,要求给他换座位。但是他似乎对此并不认可,眨巴着眼睛很无辜地看着老师,似乎一切都是因为他周围的人太小气造成的。有几次我都忍不住向他大发雷霆。后来实行励志教育后,他正好是我负责的学生,在成长册中我依旧看到的是他幼稚的话语,不着边际。但是因为是在成长册中,他没有在我的眼前,所以虽然心里依旧是非常的不满意,但是我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斟词酌句地给他写上一些鼓励的话。我知道这些话不是我的第一反应,但这些话记录的是我对这个孩子最真的期望。只是我写这些话时,我却不抱什么希望。

  但是,这些话却在慢慢发挥着作用。他越来越喜欢在成长册中问我一些事情该怎么做,我也能平心静气细细地教他该怎样做。现在,虽然他依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但是,他开始为别人考虑,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班级服务,逐渐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

  感悟:批阅成长册是在利用书面沟通的方式,书面沟通本质上讲是间接的,这使得其有许多优点: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可长可短。可以使写作人能够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词语可以经过仔细推敲,而且还可以不断修改,直到满意表达出个人风格。这种沟通的方式,可以让师生的心灵得以沟通;而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师生关系才能和谐;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内容才会被学生逐渐接受。

  三、畅想未来

开展励志教育和全员育人导师制,改变了过去班级只有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学生只跟班主任熟悉的现象,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目光从单纯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管理、学生工作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提升了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师生的精神面貌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导师和学生促膝谈心,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有的学生把平时对父母都不说的话告诉了导师。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学生的这些表现也促进了教师的工作,提高了导师的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成功,我校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得发展。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