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构建自主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3-12-03 10:28:00

 

 

自主有效课堂是一种具有灵动性的课堂,所谓灵动的课堂,就是学生必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这与我学校开展的生本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动力是依靠学习者的天性和潜能,教育的功能指向激扬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怎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才能激扬学习者的生命,让学习者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怎样才能构建自主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围绕这些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实践。

一、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到每个学习者的状态、表现,时时通过微笑指导鼓励学习者,更要给学习者呈现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允许学习者发表不同于教材、老师的观点和见解。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大家津津乐道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均有所体现,而一些学生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并不一致,或者是教材的观点得不到部分学生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必须允许学生持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必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必须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强迫所有学生保持与教材一致的观点。我认为这一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也是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是否民主、和谐、宽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进行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赖格卢特(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所以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要考虑“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有学情分析,这与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一致的。教学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作用是引导学习者不断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启迪学习者的心灵,让学习者学到知识和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由一个一个的教学环节构成。我个人认为,教学环节以45个为宜,太多则显得凌乱,太少则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以主题式为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文明交往礼为先》一课的教学设计时, 由知“礼”大家说、辩“礼”大家谈、守“礼”大家行、明“礼”大家议、践“礼”大家评五个教学环节构成,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突出“礼”字,学习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不断思考讨论“礼”在交往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文明交往的意识,进而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再好的教学设计,再科学的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生活。

三、设计精准有效的设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设问不是对学生的拷问,而是对学生的引领和影响,设问是教学的生命。

精准有效的设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教师要熟练地把握教学内容,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二是设问要出现在教学的关键之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三是设问不能过于简单或过难,要有讨论思考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情,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每节课设计的问题不能过多,过多则割裂、分散学生的思维,过多则失去了课堂的精髓。所以,我们现在提倡“主问题”式的设问。

还以《文明交往礼为先》这节课为例,在观看了一段视频之后,抛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小刚为什么帮小林而不帮小明呢?引导学生总结交往中讲礼貌的主要表现。在分析了孙杨的相关图片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讨论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在学生情景表演之后,抛出本节课的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帮甲而不帮乙?进而使学生归纳交往礼仪的三个原则。这样,通过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矛盾性和讨论性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观点不断碰撞,教学内容逐层深入,教学目的的达到就水到渠成了。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体系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有所获”呢?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呢?

第一,有目的地编排小组。编排小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学习能力,小组里面要有组织能力强的、善于表达的、乐于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才能达到人人有发展的目的。

第二,要有一定的评价激励机制。为增强学生的合作动力和兴趣,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完成合作任务,班级展示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应该得到一定的肯定或奖励加分,相反的则受到批评或扣分,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汇总,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第三,在具体的小组合作中,要有具体的要求。每次小组合作的任务是不同的,难度也不同,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每个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这样的小组合作才会达到“忙而不乱”,均有收获的目的。

构建自主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需要教师能够广泛的选取素材、事例,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目标。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