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05-21 08:36:00

 

  “我行我素”“个性张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面很有主见,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中如此,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评价主体上要多元。

  教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者,要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这一点,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想到。比如,在讲到《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课时,有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党内腐败问题,其他一些学生也跟着附和。这时候,我没有马上反驳,而是先肯定这位同学很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家大事,他说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党内的确存在这样的腐败现象,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该怎样客观看待课题中这一论断呢?其他同学从建党、革命、救中国、发展中国,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各个角度综合看待,瑕不掩瑜。当然,我们也正在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包括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严惩腐败,举例说明。以此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而不能一上来就反驳,那样学生不会服气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样的好处有很多:1.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他要想能够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自己首先得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即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当然他还得对此问题有所了解,也就是自己得有适量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对课本知识或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督促其学习。2.在互相评价中,思维的碰撞会迸出火花。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偏颇,我纠正,你看到正面,我看到反面,这样的生生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拓宽老师的思路,使课堂更具宽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作业、考试后,这样的评价往往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前后桌的两个学生在课上因为“地盘”的问题争执了起来,我给其他学生布置了任务,把他俩叫出教室,一开始他俩很紧张,互相告状,我听了一会儿,明白了,就是之前就有矛盾,所以凡事斤斤计较,我没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从之前,到课上,分析自己的心态,很简单,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握手言和,他俩握着手笑着进班时,同学们非常惊讶,直问我“老师你怎么化解的他俩啊,这可是宿敌啊”。他俩以后也没再发生过矛盾。

  家长这一点,目前我做的还不是很好,一般还是限于考试过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或是对需要督促的学生请家长帮忙。但学生其实很不喜欢这样。所以,有时候,我只让有进步的学生家长签字,跟退步的学生说:要努力,下次有进步了,让家长跟着你一起高兴。需要探索更好的方式,让家长评价起到更好的作用。

  社会角度,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着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品课最重要的目的。可是,目前还没有很合适的社会评价机制。

  其次,评价的内容,不要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课上课下各方面的表现:课堂规范的落实、文明礼貌、和同学相处等等,事事育人,只要我们眼里有“事”,就一定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或闪光点,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学生一起成长。

  最后,评价的形式也要多元。

  课上的评价,作业的批语,包括写一句鼓励或提醒的话,画一个小笑脸或愤怒的脸,展出优秀的作业,奖励一根棒棒糖等等,都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你,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为你的错误而着急,学生可以忍受挨批挨训,但忍受不了“无视”,所以,要以各种形式,让学生知道你和他在一起。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