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我看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05-21 08:47:00

 

  英语测试在高考的比重中降低了!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以减负,以英语的重要性降低来解释这一政策的出台时,我却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会降低。此外这些政策只是在将人才区别化。国家旨在根据对不同人才的需要来分层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教育针对于基础,社会性选拔考试促进学生更高水平的学习拓展。那么我们在初中阶段仍然需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培养全面的英语能力甚至国际化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个优质教育基地,我们40中学肩负着树人与育才双重责任,更是责无旁贷!

  首先来回顾一下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吧。

  一、英语何时出现在中国?

  英语是明朝时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的,真正意义上说是清朝传入中国的。众说周知,现代英语是1500年以后形成的,在那之前是古英语且在欧洲并不流行(英语流行是大英帝国形成以后的事),所以那些传教士不大可能会说英语,像中国很有名的利玛窦就会拉丁文和希腊语,而且也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但是并不会英语,另外,明末一些比较开明的士大夫主要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而当时的科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所以他们学习的应该是拉丁文,中国人会英语应该是在清朝以后,比较有名的马葛尔尼访华没有查到当时中国官员会不会讲英语,不过可能出于需要或者好奇应该会学一点。

  二、中国何时开始大规模学习英语的?

  中国最早感知应当通过学习英语进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是被中国称作“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中国清朝著名大臣林则徐。他被皇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从中外商人处了解到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于是组织澳门等地会英语的中国人,翻译外国书报,并将之编译成册。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则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坚船利炮面前,发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了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主张,林则徐的这些建议没有被清政府所接纳,但却在清醒的、爱国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的共识正在形成。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再次惨败,清政府才有了较大的震动。因而,当深受林则徐思想主张影响的中国清朝另一有名的大臣左宗棠将林则徐曾提出的这些建议进一步具体化上奏时,同治皇帝很快予以批准,并把它称之为“实系当今应办急务”。 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  林则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要造“坚船利炮”的中国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从在广东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中,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以抗击外来武装侵略,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认为没有先进功能的大炮和舰船,就无法与西方强敌在海上抗衡。

  三、英语何时进入中国学校?

  英语最先进入的是由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传教士的教会学校、书院。在鸦片战争之后,由教会创办的学校层出不穷。以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仓山中洲建立第一座教堂,次年又在中洲开办第一所教会学校。到1911年教会已创办8所学校、书院。

四、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创办于何时?

1862年创办的同文学堂,专门培养外语人才。

五、中国何时开始出现纯外语教学学校?

1866年创办的船政学堂,航海专业各科全用纯英语教学,造船专业各科全用法语教学。

六、英语成为中国高中必修课起于何时?

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因为当时报考大学必须考英语。因此不少高中将英语作为必修课。

七、英语何时成为中国初中、高中、大学必修课?

英语成为初中、高中必修课,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大学升入研究生必考英语。后来,中国政府又规定,大学阶段必须通过英语四级才能拿到大学学位证书。

纵观英语教学历史,英语教学在我国随着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国力强大不断普及,不断完善。所以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要不断进步完善的必要课程。

接下来,我们来通过一些英语教学成功的案例来分析一下完善的体系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我国有几十所外国语学校。他们有着更好的英语教学质量。他们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听说读写样样都行,甚至学生的气质、谈吐、表现力都有优于同龄人的明显表现。我认为这是因为外国语学校在英语教学上有完善的体系,同时对教师的培养也有着成熟的模式。我们从课程设置、评价机制、氛围营造、教学设计、师资锻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课程设置

每周7节英语课。除常规的每天一节英语教材学习课外,每周增加阅读欣赏课和外教口语课。教材学习课为外国语学校普遍的小班授课,学生交流机会多,也便于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教师帮助监督充分到位。阅读欣赏课一般为大班授课,进行英文电影的赏析,或原版英语材料的泛读。外教口语课采用小班授课制,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改变开口难的语言学习障碍,也培养了学生跨国交际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评价机制

  每日评价。利用每天的小测和作业来评价学生日常学习水平。小测取材于上节课所学书本的基础知识或单词及文段背诵。文段基本上篇篇背诵默写,人人过关,未过关者当天复测。劣势生也要达到5词以内的错误量才可以通过。作业取材于单词抄写,课后听力材料的抄写和翻译,文段的抄写和翻译。这样的作业老师易批改,也利于当天反馈。学生写起来没有难度,关键是扎实地输入了基础知识。每天下午有一节自习课,教师利用自习课将学生的小测和作业问题单独叫到办公室处理,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除课堂上教师的常规评价外,学校经常组织英语比赛,或随期中考试进行的英语口试。

大面积的学生参加了多项校内校外英语比赛如希望之星,口译大赛等等,大部分学生有比赛获奖的证书。这些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学校每学期一次英语口试。全年级英语教师两人一组为学生口试。取两人平均分为最后成绩计入期中成绩。口试题型既有基础,也有能力的提升。如题型读课本单词,读课本句子,背诵3a,看图说话,与老师就抽签获得的话题进行对话。有口试的牵制,学生平时会很重视朗读与背诵。而且“说”是输出方式,是语言的功能,是高级的检测。学生能说也就证明学生掌握了语言,掌握了知识,对笔试才是最好的保障。

  三、氛围营造

  校园内到处张贴着英语海报。所有中西方节日学校都张贴英语的海报及举办活动来促进学生使用英语。教师利用课堂阵地对每个节日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开展符合文化的小活动,如感恩节用英语给父母写感谢信等。

  每年举办大型英语艺术节。教师指导选拔节目,学生自编自演精品的英语节目,学生兴趣浓厚,演出水平超出想象。每班选派一半数量的学生代表到会场观看。这是学生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寒暑假鼓励学生参加出国游学团,开阔眼界,实践英语,并让这些孩子在班会上为全班做学习收获的展示,引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让优秀学生引领同学们乐读、善听、好说。校园广播有美文欣赏,有单词课文朗读,有听力训练等等。这是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与当代考试制度接轨的好途径。要知道听说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语言是要输出的,是要记忆的。任何的记忆都离不开对语音的回忆。那么只有读好才能听准,才能说对,才能记忆。这样也能让学生置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

  四、教学设计

  鉴于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区别,此学科是在零基础或薄基础上学习语言。而语言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我国的高考有听力,研究生面试有口试。我们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瘸腿。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每天要科学的训练到学生的四项能力。不要吝惜学生说的时间,说是输出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也是语言的本质。这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是单纯的听讲和记录笔记不能比的。教师要做到无设计不上课。教师最繁重的不能以时间来计算的工作就是备课,也就是设计课。教师在教材中把握基本知识点,然后利用自己积累的教学设计方法来选择最适合的,并将教材改编,让英语课成为自然引入、环环相扣、层层出新、高度升华的,学生能够沉浸和享受的四十分钟。当下课时,学生在充分参与的状态中自然的学到了、使用了本堂老师有目的但无痕迹设计进去的多项知识。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科学的设计了听说读写,大面积的学生口语输出。这样的课堂才符合语言教学的特点,才能够体现出实效性。不做哗众取宠的设计,教师不是演员,学生不是观众。学生的欢笑不能只是因为一些趣味的图片或道具,而是在课堂上参与、展示、收获的发自内心的欢乐。而照本宣科是不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而英语课为学生带来的乐趣是别的科目不能够替代的,英语老师往往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甚至最崇拜的老师!

  五、师资锻造

如何打造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团队?

  1.年轻教师勇挑重担。经常有年轻教师长期任三个班的英语课,激发无穷的智慧和锻造毅力和敬业心。磨课制度。年轻教师会被连续一周天天听课。讲了改,改了讲,并且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经受了磨课的老师,做课在行,迅速成长,再也不会将备课做课当成负担。并且因为年轻,他们的许多智慧能够对老教师有启发作用。经受了磨课的老师,他们以后的课即使推门课也会质量很高。

2.班级分配均匀,教师竞争激烈。除特殊班级外,各班级入学成绩差别不大。两个小班学生又进行单双名次平均分配。所以大家的工作质量通过学生成绩进行反应时,容易相互超越,又差距极小。老师工作积极性高。全年级所有班级均分控制在5分以内。甚至绝大多数班级均分差距在两分以内。在同大班两个老师间,同年级老师间进行着良性竞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两个同大班老师会在日常教学环节中也进行着自我的对比、反思,竞争。只有这样教师在初三合成大班时才能从两名教师中胜出,授课初三。

3.教师素质提高有一系列措施。(1)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付出人力物力,就要让这种付出起到更大作用,不只是作为少数教师的一项奖励。如观摩全国评优课,到上海、天津、广州等名牌外校学习,出国短训等等。外出后均要进行汇报。这些教师学习后不但提升了自身,他们要有能力,能以他们的视角来总结出更多收获,回校后在全体英语老师甚至全校面前汇报展示。外出听课节节记录节节分析汇报。这样就等于所有老师都身临其境一般。(2)购买影像资料供教师学习。甚至所有参加评优课的教师都要提前观看多年全国评优课录像。(3)不断更新教师观念。积极走在全国前列的外国语学校学习。体会新的模式,感悟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方法,打造精品团队。如团队合作备课、群策群力研究课堂设计,优化每一个环节等等。(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用于研究教学环节、课堂设计。有出卷任务的教师会被大家指出不当之处不妥之题,以便于提高测试质量。(5)提倡多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鼓励听推门课。没有固定于某位教师或某个时间。很多老师的课经常吸引很多追求上进的老师去听去学习。(6)首席教师制度树立了典型,塑造了权威。而这些教师呕心沥血于教学研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专家型人才,他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可以指导教师快速成长。他们的评课,理念新、站位高,会让人顿悟自省。(7)敢于领先,敢于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实践优化教学体系和方法。2009年中国英语教学中引入新名词“导学案”。本人有幸受派参加全国评优课观摩和全国外语教学研讨活动,并要求在连续五天的专家面对面活动中介绍试行的导学案的雏形和效果,并争取专家的指导建议。导学案的使用受到了专家的支持,学校的名声又一次在全国学术界得到传播。

  最后,我想向那些热爱英语教学的,正在呕心沥血研究英语教学的同行们致敬!

希望英语教师都能够在有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的学校环境下,为每一名学生打下终身受用的语言基础和文化铺垫!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飞得更高!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