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摸 索 中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05-21 10:25:00

 

  每天的成长册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其实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二十名同学的成长册算起来不多,但是对它的适应过程却也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开始,根据我的课表,我规定了周二和周四是我收成长册的时间,可是出现了一堆问题:学生时常忘记带来,按时收齐成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带来的也有不少是现补的,基本上敷衍了事,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好不容易有几个学生写的是发自肺腑的,我看到时已经时过境迁,回复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了;每次要看两到三天的,集中在一起需要踏踏实实的写上半天,才能回复完,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后来,我改进了方法:虽然不能每天都看,但我每天都收。这样,学生总算形成了一个每天都写、每天都带的习惯,但是其他的问题依旧存在。一句话,收齐轻而易举,书写平淡无奇。

  再后来,我又改进了方法,每天都看。迈出这一步,着实需要一番努力。周二和周四时间比较充裕,很轻松。但是,其他几天就困难重重了,时间比较紧,拿不出专门时间来,于是我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随时看。有时间就看两本。虽然有时也看不完,但是最终能批阅完大部分成长册。

  慢慢地,效果越来越明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写的内容更加充实,不再是敷衍了事。有时候学生会通过成长册问我一些小问题,虽然我的回复简单,但是却很及时,也让他们有所收获。就像春雨滋润大地,不在于短时间有多大的降雨量,而在于它是慢慢地、细细地融入大地。成长册的价值可能也在于此,不是在弹指一挥之间让学生醍醐灌顶,有多大的收获,而在于每天都在给孩子一点点的影响。

 

 

返回

上一篇:2013年第四期

下一篇: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