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增彦老师的引导下,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并在今年顺利通过了考试。尽管通过了考试,知道如果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心理咨询的作用仍然停留在书本上,仅限于知道的层面。
暑假班主任培训又聆听了方舟老师对心理咨询技术的精彩讲解,但心里仍持怀疑态度,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心理咨询技术在与新学生的接触中也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但在这次军训过程中,罗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咨询技术的强大战斗力。
小A长的人高马大,没有想到竟然那么依恋母亲。到训练基地的第一天就拉肚子并伴有间歇的腹痛,吃了两种止泻药也没有明显好转,于是我给他妈妈拨通了电话,问以前是否有过类似情况?家长说有过,吃了药再拉几次就会逐渐没事,同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通过电话鼓励孩子要坚持并打消回家的念头,于是小A暂时安定下来,我也安慰鼓励了几句。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出早操的时候,学生告诉我小A说他肚子痛,在宿舍不出来,还哭。我赶忙奔到小A的宿舍,只见一个大男生坐在马扎儿上正抹眼泪,于是又耐心地教育鼓励了一番,小A总算跟大家一起去吃了早饭,饭后是整理内务的时间,我在几个宿舍间做着指导工作,到了小A的宿舍发现一群人围着小A在说什么,意识到不好,赶紧挤进去,果不其然小A又在哭。连忙安置好其他学生,但也没有再去安慰小A,让他发泄一下也好。
等到训练开始后,我找到了罗大夫,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就带着罗大夫来到了小A的宿舍。
小A估计也哭够了,只是在抽鼻子。
罗大夫简单问了一下小A的病情,告诉他尽管他肚子痛,但没有大碍,让他放心。然后就慢慢地和小A聊起来。问他为什么想回家,小A说担心妈妈,因为妈妈心脏不好,怕妈妈一个人在家出事没有人管。我在旁边听着,感到孩子真正的目的就是想回家,却找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正想着该如何通过说教扭转小A的想法时,罗大夫与小A做了如下一个互动活动:
罗:(在小A面前摆了一个马扎儿)假装马扎儿上坐着你妈妈,见到妈妈后想说什么?
小A:(沉默了一会儿)妈妈,我回来了。
罗:(让小A坐到妈妈的位置上)现在你是妈妈,想象着妈妈会说什么?
小A:为什么回来?
罗:(又让小A坐回原位)现在你是儿子,该怎么回答?
小A :想你了,担心你身体不好,怕你出事。
罗:(又让小A扮演妈妈的角色)
小A:谢谢儿子,来抱抱!那你什么时候回去?
罗:(让小A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回答妈妈的问题。
小A:(沉默)
罗大夫等待了一会儿,又追问小A的答案,小A依然回答不上了,又等了一会儿,又追问答案,小A试着回答,但声音很小很小,当我们竖起耳朵准备仔细听时,小A自己摇了摇头,又进入了沉默状态。
罗大夫抓住了小A的矛盾心理,及时地对小A做了思想引导,让小A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可以更好地照顾、保护自己的妈妈。
接下来的训练日子里,小A表现很好,最终被评为了“勇敢之星”和“守纪之星”。
我真实地体会了什么叫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一定要将自己于学生置于同一个频道中,并让问题在学生心里激起对抗,用学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