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低声教育,潜入心灵的教育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12-08 17:37:00

 低声教育,是一种更理智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练,如今也算是一位老班主任了。随着岁月的洗礼和自我的成长,我渐渐发现自己年轻时的火爆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和学生更加平等的对话和贴心的尊重和交流,心态的平和慢慢地使我降低了音量,学会了走到学生的心里。

  大声训斥,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反而让学生更加逆反,甚至对他们的性格成长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眼中,他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而老师和学校的一些做法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如果老师执意要求他们照做,学生自然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难免会与老师产生矛盾,甚至摩擦、顶撞。想想以前的我,每到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总会大发雷霆,音量也会比平时高出很多倍,力图在气势上占上风,误以为学生会在这种威慑下主动、认真去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让学生表面上暂时屈服,并不能心服口服,更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低声教育比大声训斥更有效,对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好处。

  低声调能让师生更加理智。老师低声调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住情绪和脾气,能够使学生消除逆反情绪,便于师生间的沟通。当师生都能够静下心来好好交流的时候,很多话就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出来。通过交流,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老师的低声调也能让学生把老师的话听进去。和风细雨似的交流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倾听,学生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谈话内容上,而暂时放下自己的小脾气。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学生身上或多或少也会有班主任的影子,如果我们成天大声训斥学生,一定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

  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刚入学时,对初中生活还不是很适应,但是由于小学的习惯不好,开学没几天就有多次没按时完成作业。刚开始因为我对学生不是很了解,只是督促孩子补上,并且告诉他今日事要今日毕,学习不能拖拉。后来我发现他是经常性的不做作业,但是我没有就现象本身过多地训斥他,而是让他拿着习惯养成本主动找我。习惯养成本是一个让学生专门准备记作业和特别要求的小本子,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多,老师要求的不同,学生及时记录的习惯就很重要。我耐心翻看了孩子的习惯养成本,发现他没有按照要求记全作业,于是问了他一些记作业方面的问题,“你以前有记作业本吗?怎么使用记作业本能够让它更好为我们所用?”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不会记作业。我在本子上给他做示范,告诉他如何记录,标上日期,写清学科,每个学科的作业类别用序号标注清楚,特殊要求用红笔重点勾画,并借来班里记得好的同学的本子让他看,我们约定好要保证作业先从记清、记全作业做起,然后逐项完成。同时交给他如何整理作业和书包,确保带全作业,按时上交。在和这个孩子谈话的整个过程中他都很认真地在听,也很努力地在学,后来我会经常走到他身边看看他记作业的情况,低声地做善意的提醒。渐渐地,完成作业的情况明显好转,随着他的进步,我问他,习惯的力量大不大,他认真地点了点头,那我们以后就努力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吧,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孩子满口答应,虽然有时还会出一些小问题,但是孩子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对老师是心存感激的。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低声教育,远比冲着孩子大喊一顿,罚写罚抄来的更有效果。

  低声教育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尊重。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这个年龄很介意老师当众的批评和训斥。有时为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和老师发生不愉快的冲突。我们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用成人化的方式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要情绪化地埋怨学生,要静下心来去分析内在的原因,真正把握学生出问题的原因,理智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并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指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相信润物无声的教育,也相信花开有声。

低声教育让我和学生之间多了些信任,多了些彼此的尊重和支持。我愿意用低声教育去保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慢慢地体会成长,终身受益。

 

 

 

  

返回

上一篇:2014年第三期

下一篇:201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