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教师风采>教学天地

教学天地

初中语文系列化作文实践研究

——语文组 王彩霞

作者:jiaoxuechu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9-11-25 09:11:24

一、问题的提出

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作文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另外,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比如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操作性较强的作文教材作为写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甚至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另外,语文阅读与写作往往联系不够紧密,甚至两者是割裂开来的。此外,在作文评改上我们还缺乏更为切实有效的方法。

因此,改革作文教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序列”模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初中语文老师所迫切期待的。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景之下,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系列化作文实践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初中语文系列化作文实践研究: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无序状态提出的,改变作文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意性、评改的随便性和读写相分离的问题,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成系统成体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循序渐进的增长的系列化教学模式。

系列化作文实践研究围绕专项主题进行,包括如何给作文拟题,如何写作文开头结尾,如何进行选材,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如何用景物进行烘托,如何用抒情议论升华主题等。操作过程中,讲练结合,方法与实践并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归因分析

尽管作文分数在历年的中考语文分值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形成“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不正常现象。综合起来看,主要表现有:

(一)单调的形式,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许多教师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给一个题目,布置一篇作文了事。其实都应有相对的活动过程的安排或相关的知识性介绍,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因素,这种完整性并未真正体现出来。教师往往只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或介绍,便进行到作文的布置上来,而不是经过精心的安排,给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生动的材料,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自我创造欲。也很少以课堂为阵地,围绕训练的重点,发动学生多方参与,畅所欲言,形成课堂教学的浓烈的活跃气氛,从而为下一步学生自我整理总结进行写作打下基础。事实上,我们必须认识到,“说”是学生口头作文的形式,它与书面作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的。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普遍性地存在着“重写轻说”的现象,甚至把“说”能力的培养人为地割裂,将它单纯地归于课文教学的答问中。这种情形破坏了学生能力训练的统一性,降低了写作训练的实效。加之作文讲评老师的主观性,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也造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减弱,表现为被动接受别人(老师)的评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千篇一律的讲、评、写的不良现象应该有所改变。

(二)重视整体训练,忽视细节处理。

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提倡的是文章整体结构的完美和谐,每一篇作文都要求从布局谋篇到选材到语言都尽善尽美,从理论上说,无可厚非,但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是刚从字、词、句等大量训练中逐渐走向对文章整体有浅显认识的初中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一个吸收消化过程。在作文训练中同样也存在着由句、段、篇的渐进训练而达到整体把握的过程,一些细节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每次训练都应有一个重点。

以记叙文为例:先训练的是“说话要实在”“说话要有条理”以及“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等,这是记叙文写作训练中一些细处能力的训练,而在此之后,进而训练“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等对文章的总体把握能力。人为的超越这一过程进行“拔高”,反而会使学生细节处理能力得不到巩固,产生对文章总体表达的把握的模糊,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如果在训练中却淡化了这些训练重点,就会造成学生作文水平的停滞不前。

以上两种情形,在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训练过程的无序,训练内容的单调、刻板,训练主体的模糊等是造成作文“难教、难学”这种怪圈的几点重要原因。对作文教学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关心重视的课题之一。

四、语文系列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编写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序列作文教学方案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统编版教材中越来越重视作文训练的专题性和序列化了,这就要求在实际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拿出相应的一套更为科学化的能够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的作文教学方案。

通过我校语文组群策群力,我们对作文教学作出了循序渐进的分步训练安排,并将作文教学分年级、分侧重点的进行任务安排。每个年级的训练重点很清晰,每位语文老师所负责的作文主题也非常明确。这样在大家集体努力的情况下,我校语文组作文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案并配有相应的教学材料。

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我们共设置了多个教学写作板块,每个板块都在有层次、有条不紊的落实中。

如,我们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

再如,我们有记叙文审题训练、选材训练、开头训练、结尾训练,还有如何进行线索作文写作,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适当抒情,如何在记叙文中进行细腻的描写,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如何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如何写一人多事的记叙文,又如何写文化散文等。

(二)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

以往作文教学,在每一次训练目标的设定上不够集中,往往会流于面面俱到,每次作文课语文老师都几乎想要做到全方位覆盖,事实上这样的训练却有很多的弊端。

比如,越想达到更多的训练目标,往往可能会出现任何目标都没能实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可能就不知道要抓哪一个了。

与其如此,不如让我们把训练的目的单一而集中一些。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三)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如果说,长期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体系,致使作文教学无序可循。那么作为写作全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作文修改环节,也应放到重要的位置进行科学的训练。

我们在组织学生的习作评价活动中,通过及时的肯定、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写作兴趣动机;又以发展的观点对学生的习作做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优点,并指明改进的方向。在评改时注意一次训练达成1-2个目标。如“多事一人的记叙文”评改的重点落在这些事是否典型是否能从不同的侧面使这个人物更丰满,达到这一目的即算成功的作文。

而且作文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开放的,可以是自评、互评、师评的有机结合。不过都应强调关注差异,尊重个性,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期望,教师要发现、支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力图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期待,让学生从写作学习的不断进步和执著追求中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前进的动力,从而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文合一的教学目标。

五、效果与反思

(一)序列化作文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写作兴趣得到了提升的同时,和大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是刚刚考完的期中考试作文分数:

38分学生6人,37分学生12人,36分学生18人,35分学生9人,34分学生8人,33分学生3人。

这一数据高分分数段人数要略高于以往大型考试学生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序列化作文教学初见成效的体现。

(二)促使组内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转变。序列性写作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组内语文教师的教学双主体的意识、作文序列目标教学意识在课题实施中得以强化。许多教师自觉地参与教改活动,探索教学模式,完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得到明显地纠正,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明显减少,写作课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作文的兴趣和能力也在课题的实施中得到培养和强化。

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学生的共同参与。课题组成员都注意到确立学生在教改中的地位,重视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并主动参与全程训练,从而使课题的成效得到保证。

(三)构建成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并编制出实施细则。把每次写作训练的要点,标准以及评价方案都交给学生,每次作文训练都能有计划、具体、有训练梯度,使整个初中阶段能形成作文链。这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使学生的智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能在有序的训练不渐次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返回

上一篇:借助数形结合培养初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下一篇:初中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