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教研空间>教学天地

教学天地

《以我观物,以物言志——托物言志类写景散文单元教学设计》——袁乐旋

作者:jiaoxuechu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22-09-19 15:40:06

第一方面:教材、学情、课标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重组单元,《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出自于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白杨礼赞》出自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宗璞,文中通过描写繁盛、富于生机的紫藤萝,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经历中,感悟到“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一棵小桃树》作者是贾平凹,文中小桃树的经历与作者相似,象征着作者的幸福与希望,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赞颂了它坚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文中通过描写、赞美白杨树,赞美了北方抗战军民坚强不屈、团结向上的精神意志。

之所以把这三篇课文重组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的原因是这三篇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名篇,将三篇放在一起,能带领学生更好地通过比较的阅读方法,分析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习“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运用的不同样式,加深对现代散文中“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运用的理解,进而实现应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次单元教学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例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学习过托物言志类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对于如何描写景物、何为托物言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托物言志类现代散文接触不多,对于托物言志类现代散文景物描写的方法、行文特点、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等缺乏理解与认识。

三、课标分析:

2022年语文课标中课程目标的维度上,本学段课标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都有具体的表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这三篇文章作为托物言志散文,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都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在写作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经典范例。因而在阅读教学学习任务的设置上,注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懂文本,体会作品的语言之美、构思之美和思想之美;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在学习评价方面也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评。在学生作文之前,要注意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对自我感受的抒发,注重对学生写作前构思的指导。

2022年语文课标中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维度上,课标要求“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第二方面:整体教学设计

本次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三篇课文中的任意一篇作为范本,选择自己熟悉并进行过细致观察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为了达成核心任务,整个的学习流程共分三个课段:

第一课段把握景“物”特点,体会所言何“志”:通过自读三篇课文,分别梳理分析各自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从景物中有着怎样的领悟,体会总结三篇文章分别所托何物,所言何志,“志”的抒发方式的不同;

第二课段品析写景方法,感悟“物”“志”关联:从作者描写了景物哪些方面的特征、描写景物的顺序、修辞与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并从中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梳理“紫藤萝”与“我”,“小桃树”与“我”,“白杨”与“北方军民”之间的重合点,分析感悟所写之景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关联;

第三课段托身边熟悉之“物”,言心中欲表之“志”: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所言之“志”的共同点,以及《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与《白杨礼赞》所言之“志”的不同点,进一步明确“物”与“人”之间的关联;以三篇课文中的任意一篇作为范本,选择自己熟悉并进行过细致观察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第三方面:单元学习目标

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总述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培养是交融在一起的。为了明晰教学的目的性,在此我分开表述。

一、 语言层面:

分别梳理分析三篇课文各自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从景物中有着怎样的领悟。

体会总结三篇课文分别所托何物,所言何志,“志”的抒发方式的不同。

从作者描写了景物哪些方面的特征、描写景物的顺序、修辞与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品味赏析景物描写。

从课文中摘抄词句,将课文改编为一首现代诗,并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重组与运用能力,并通过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以三篇课文中的任意一篇作为范本,选择自己熟悉并进行过细致观察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思维层面:

通过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并从中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概括思维能力。

梳理“紫藤萝”与“我”,“小桃树”与“我”,“白杨”与“北方军民”之间的重合点,分析感悟所写之景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关联,比较分析三篇课文当中所言之“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训练比较的阅读方法,培养比较思维能力。

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审美与文化层面:

在对课文感受、理解、赏析的过程中,获得景物描写、托物言志的审美经验,培养感受自然事物之美、发现自然事物之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身边景物的习惯,引导学生从自然景物之美中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阅读与写作当中,体会自然景物当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

    第四方面:具体实施

第一课段:把握景“物”特点,体会所言何“志”

一、 学习任务

1.自读《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分别梳理分析各自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有着怎样的领悟。小组合作,完善内容梳理表。

    2.总结概括三篇文章分别所托何物,所言何志,“志”的抒发方式有何不同。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

四、完成任务

1.独立阅读三篇课文后,比较每篇课文中的前后语段,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概括所写景物的经历或特点,完成下面的任务表格。

课文篇目

描写的景物

景物特点

作者从景物中获得的领悟与感受

总结概括特点

文中依据

总结概括作者领悟与感受

文中依据

《紫藤萝瀑布》


虽然……,

但是……




《一颗小桃树》


虽然……,

但是……




《白杨礼赞》


虽然……,

但是……




2. 小组合作,完善表格并发布到平板。

点评:这项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进行提取概括。在“但是”这个转折中体现着景物的核心特点,同时也是作者的情感触发点,因此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另外,在本次单元教学中,我在引导布置学习任务时,主要采用的形式就是表格。表格是“梳理与探究”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思考总结:这三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散文,三篇文章分别所托何物,所言何志?比较三篇课文“志”的抒发方式有何不同(直接还是含蓄),各自有何优点?填写下面的任务表格。

课文篇目

托“物”

言“志”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优点

《紫藤萝瀑布》





《一颗小桃树》





《白杨礼赞》





    点评:这个任务进一步明确托何物、言何志,可以以怎样的方式言志。

学习评价

浏览各组发布在平板上的表格,完善自己的表格,并给自己认为完成得最好的两个表格点赞。点赞最多者在下次课上展示。

 

第二课段:品析写景方法,感悟“物”“志”关联

一、 学习任务

1.从作者描写了景物哪些方面的特征、描写景物的顺序、修辞与写作手法运用等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并从中总结写景方法。

    2.梳理“紫藤萝”与“我”、“小桃树”与“我”、“白杨”与“北方军民”之间的重合点,分析感悟所写之景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关联。

    3.任选其中一篇课文,摘抄词句改编为现代诗,并配乐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

四、完成任务

1.梳理分析三篇课文中作者描写了景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任务单一:描写景物,善抓特征

篇目

原文语句

哪方面特征

景物特点

写作启发

《紫藤萝瀑布》














《一颗小桃树》














《白杨礼赞》














    点评:这个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节,学习描写方法。

2.阅读《紫藤萝瀑布》2——6段和《白杨礼赞》2——5段,比较分析两篇课文在写景顺序安排上的不同,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任务单二:描写景物,善排顺序

《紫藤萝瀑布》在写景顺序的安排上,先写                ,再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白杨礼赞》在写景顺序的安排上,先写                 ,再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点评:这个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景物描写的顺序性,并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和写作意图,安排不同的写作顺序。

三、 品析三篇课文中描写景物时修辞、写作手法的运用,完成任务单。

任务单三:描写景物,善用修辞

篇目

原文语句

修辞与写作手法运用与分析

写作启发

《紫藤萝瀑布》










《一颗小桃树》










《白杨礼赞》










点评这个任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的语言细节获得语言表达写作方法的积累与启发

总结点评:在完成以上三个任务单,进行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要想景物描写精彩生动,首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描写景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写作顺序;再次,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除了拥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外,最重要的是作者对景物要带有感情,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再发挥合理的想象与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4. 梳理“紫藤萝”与“我”,“小桃树”与“我”,“白杨”与“北方军民”之间的重合点,分析感悟所写之景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关联。完成下面的任务单。(重合点有几点写几点)

学习任务单四:描写景物,契合人物

篇目

景物与人物

重合点一

重合点二

重合点三

“托物言志”运用启发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我”




《一颗小桃树》

小桃树




“我”




《白杨礼赞》

白杨




北方军民




点评:通过这个任务,引导学生发现好的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物与人、物与志之间是水乳交融、最终合二为一的,作者志的抒发、情感的表达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启发学生避免在写作时“物”与“志”两张皮。

5. 综合以上所学,三篇课文任选其一改编为现代诗,并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教师示范:

白杨礼赞

白的是土,

绿的是麦,

雄壮而单调的土地上,

是它

让你惊奇!

——那就是白杨树!

普通

实在不平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干,绝无旁枝;

枝,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微微泛青。

风雪压迫,却倔强挺立;

碗样粗细,却高到丈许,

不折不屈!

普通

却决不平凡!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它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它不是好女子

它是伟丈夫!

它是朴质不屈的农民,

它是傲然挺立的哨兵,

它是用血写出的精神和意志!

它是磨折不了压迫不到的民族解放精神!

让那些贱视民众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吧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点评:通过这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三篇课文语言表达之美,用改变的形式再次体会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重组与运用的能力。

学习评价

1.组内交流完善任务单,之后班内交流再次完善。

2.小组交流配乐朗读的现代诗,将最优者上传到平板共同欣赏。

 

第三课段:托身边熟悉之“物”,言心中欲表之“志”

一、 学习任务

1.比较分析三篇课文所言之“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以三篇课文中的任意一篇作为范本,选择熟悉并细致观察过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借助写作评价量表,小组讨论,给出修改建议,修改后将本组最优作文发布到平板。班级借助评价量表对各组最优作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修改后推荐给校刊。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

2.辅助资源:《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

四、完成任务

1. 比较分析三篇课文当中《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所言之“志”的共同点,以及《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与《白杨礼赞》所言之“志”的不同点。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所言之“志”的同与不同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所言之“志”的共同点是                                        

                                                                                           

《白杨礼赞》与以上两篇所言之“志”的不同点是                                             

                                                                                           

  由此,我得到的写作启发是                                                               

                                                                                           

    点评:通过这个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物”与“我”,即物与作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启发学生形成不同的作文构思形式。

2. 先完成下面的作文构思任务单,再进行写作:以三篇课文中的任意一篇(或者辅助资源中的任意一篇)作为范本,选择自己熟悉并进行过细致观察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作文构思任务单

1)我要选择的课文范本是                                    

2)我要选择的描写对象是                                    

3)我对描写对象的观察(不必每一项都填,但尽量填完整):

观察维度

特点

想到的写法

景物位置或与景物相遇情景



景物整体



景物各部分



俯视、仰视、近观、远望



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静态、动态



一天中不同时间,一年中不同季节



重点描写的景物细节



写景顺序、作文层次安排



你看到景物时的心理情感



4)“物”“志”联结

所描写的物


所关联的人


两者的重合点


所言之“志”


抒情方式


点评:这个学习任务重在对学生进行写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对景物进行观察,并建立景物与“我”、景物与“志”之间的关联。从生活出发构思内容,从阅读经验出发整合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再写作成文。

学习评价

借助写作评价量表,小组讨论,给出修改建议,修改后将本组最优作文发布到平板。班级借助评价量表对各组最优作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修改后推荐给校刊。  

等级

描述

一类文

1.中心明确,所写之物与关联人物有重合点,能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主题抒发水到渠成; 2.景物描写具体生动,能多角度、多手法描写景物,次序井然,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情从景出,议从景出; 3.语言表达连贯,全文结构合理,各段起承转合,由形到神,层层递进; 4.作者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合理的阐释,对他人做出公正的评判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类文

1.中心明确,所写之物与关联人物有重合点,能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主题抒发比较自然; 2.景物描写具体,能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有一定的顺序,能写出景物的特征; 3.语言表达连贯,全文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结构层次能做到由形到神,层层递进; 4.作者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合理的阐释,对他人做出公正的评判。

三类文

1.所写之物与关联人物有重合点,能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但主题不够明确;                                    2.有景物描写,但不够具体,次序性不强,景物描写篇幅少,没有突出的景物描写;                            3.语言表达不够连贯,全文结构层次不清晰;                                      4.作者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对他人做出公正的评判。

四类文

1.所写之物与关联人物没有有重合点,不能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主题不够明确; 2.景物描写非常少甚至没有,没有顺序性;                            3.语言表达不连贯,全文结构层次不清晰;                                      4.作者能参加小组讨论。

 

第五方面:大单元教学心得体会

一、内容的整合:一个“神”,两个“一”

大单元教学的落实生成,可以用一个“神”、两个“一”来进行概括。

“神”是指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虽然在知识形式上是一组离散的内容,但需要用“神”来统领,而这个统领的“神”包括大概念、主题、要素。在我的这次单元教学中,“托物言志”这个要素就是这个单元的“神”。

用一条“线”贯穿好教学,在单元课时设计中要以一条循序渐进的“线”贯穿整个单元,体现单元内容学习内在的规律。例如在我的这次单元教学设计中,三个课段围绕“托物言志”,循序渐进地解决了理解托何物言何志、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写作、实践托物言志写作的问题。

用一件“事”驱动好学习,将单元整合成一件事,在任务完成中学习新知,在新知学习中完成任务。这次大单元教学,以校刊征稿为任务情景,以“选择自己熟悉并进行过细致观察的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为核心任务,在这个核心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三个课段的学习与实践。

二、情境的设计:感受价值,激发兴趣

为什么强调情境?我们做事情、学习,都是为了“用”,所以古人常说学以致用。比如我们有时候看一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发现没用,全是废话,就会说“这有什么用啊,有什么意义啊?”所以说追求“有用”、追求“意义”、追求“价值”是人们普遍的心态。情境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知识,它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让“死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用能用的素养。情境就是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大单元语文学习情境,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当下的生活,从“个人生活、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学文化生活、跨学科学习”等不同角度考虑创设。

三、教学评价:有机嵌入,任务评价

     怎样评价大单元的学习?可以提倡:嵌入式评价、问题解决和任务型评价。

       嵌入式评价,是指评价有机嵌入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同步设计,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收集处理过程性数据,及时诊断与反馈。例如,在本次单元教学中“小组合作,完善三篇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表,形成一个本组最优水平表格发布到平板”,这既是嵌入型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它利用我校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处理过程性数据,进行诊断与反馈。

       问题解决和任务型评价,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真实情境的实际任务中,考查学生学习的情况。例如在本次单元教学中,在学生小组评价给出等级之后,又由班级同学根据写作评价量表和征稿要求,推选优秀稿件给校刊发表,就对应了现实情境中的实际任务。

    四、育人功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我校也确立了“立健康之人,立品正之人,立学优之人,立高雅之人”的育人目标。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的育人作用,也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这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感受自然景色带给人的力量”,引导学生追求美、发现美,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在教学篇目的组合上,《紫藤萝瀑布》在无形中带给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一棵小桃树》渗透着面对挫折,要不屈不挠奋斗的生活启迪 ;《白杨礼赞》是经典革命文化篇目。他们都从不同方面渗透着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总之,我的这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只是从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出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的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返回

上一篇: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赵聪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