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传真

教育传真

关注:升初中跨区停招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6-11 09:39:00

小学升初中跨区招生叫停,各方反应不一

  ◆家长反应:有的失落,有的赞同

  家住省中医院附近的学生家长周先生介绍,孩子在范西路小学读书,成绩一直不错,在三个月之前就开始为孩子上初中的事而奔波。

  “当时没考虑本区的公办民助学校,主要是与裕华区、桥东区的学校联系”,周先生说,他们参照去年的小学生入初中政策,又参考了一些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家长的意见,先把孩子的获奖情况写了一个简历,复印了几套,连续走访了几个学校。

  他说,一周前已经有两所初中学校的招生老师跟他联系,差不多已经接受了孩子的择校要求。小升初政策突然变动,照规定,孩子只能在长安区的公办民助学校择校,周先生感觉如当头一棒。他认为,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尽力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既然花钱上公办民助学校,就应该有广泛的选择权利,现在由于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入学。

  也有家长说,禁止跨区择校降低了外来的竞争,自己孩子上好学校的几率增加,对这个政策表示赞同。

  ◆学校观点

    热点学校:学生质量会受影响

  省会某公办民助学校负责人得知招生变化后,第一反应是今后学校生源质量可能要受到冲击。

  该校凭借升学率高、管理严格的特点在学生家长中很有口碑,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外区的优秀小学毕业生。他说,这样基本形成了一个循环:学校吸引优秀学生,三年后的中考创下较高的升学率,再以升学率吸引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到该校读书。对于这一政策,该负责人认为,鉴于学校良好的声誉和升学率,今年小入初政策不会影响生源数量,但会影响生源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学校发展。

    薄弱学校:好学生不再被挖走

  一位薄弱中学的老师认为,这一招生政策将为薄弱学校留住一部分优秀生源。

  该老师介绍,初中实行划片入学,但是每年划到薄弱学校的生源都存在流失现象,部分优秀的学生被各区公办民助学校挖走,影响了薄弱学校的发展,今年公办民助学校只能在本区范围内招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办民助学生挖生源的行为,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教育局说法:为了多数学生、家长的利益

  市内某区教育局长分析,该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区小学生入学的压力。该区的初中学校比较少,招收本区学生压力已经非常大,每年还有大量的外区学生到该区择校,热点学校不堪重负,加大班容量、扩班成了主要应对方法,现在原则上不允许跨区择校,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据了解,我市从1998年开始办公办民助学校,最初的两三年内各校基本是全市招生,没有具体的范围,个别学校利用考试选拔学生。2000年,教育部门出台规定,禁止考试选拔模式,2001年,给各校划定了招生大范围(以铁路为界),今年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新的招生范围。

  对于引发的争议,石家庄市教育局普教处陈永志副处长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从全市教育发展和最多数学生、家长的利益为前提的。

  陈处长介绍,《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县、区负责制,由各县、区负责本区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学生只能上本区的公办民助学校也符合这一要求。市内公办民助学校基本不能给学生安排住宿,初中生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不利于学生安全。目前省会的公办民助学校的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必要跨区择校。推行新的小学入初中政策将有利于各校均衡发展,推动省会整体教育事业的进步。

返回

上一篇:减负:不准随意增课时

下一篇:到中小学检查须有领导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