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对外交流>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

2014年美国夏令营尾声:扔掉望远镜,近距离看美国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4-09-30 17:28:00

2014年美国夏令营尾声:

扔掉望远镜,近距离看美国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过度。幸运的是,这个夏天我得以扔掉望远镜,近距离看美国。

1、学生表现超出我们的预期

   我们一行39人,带着对异国他乡的向往和远离祖国的不安坐上了美航UA898航班。经过十四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却又陌生的美利坚合众国。

   USA,here we come!

   还清晰地记着当时陌生和新奇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甚至它都取代了旅途带来的劳累。在华盛顿机场,看到操着汉语的美方接待人员,仿佛见到了亲人一般,我那颗悬着的心落了一半!

   上了大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华盛顿特区SAUNDERS中学的广场上(此时已是美国时间晚上8:40).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了站在路灯下美国寄宿家庭父母们翘首企盼的身影,感觉仿佛是在等待许久未归的孩子。这个时候将要落下的心又被提了上来,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是否能够应付?美国的寄宿家庭能不能接受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孩子呢?尤其是,我们知道,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娇生惯养。有点妄自菲薄了,但是,担心依旧。

   时间是个最好的老师。

   在后面的日子里,同学们用他(她)们的表现征服了“美国”,也征服了我们几位带队老师。在寄宿家庭他们学着与陌生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们交流沟通,尽管他们掌握的词汇还不够多,但是看到美国的爸爸妈妈们充满灿烂笑容的表情就知道。果然,我们的学生收获了来自寄宿家庭和美国SAUNDERS中学老师的一直夸赞,他们有礼貌,热情,大方……

   说实话,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预想,然而,惊喜还不仅仅如此。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们从34个个体变成了一团队,只要车一停男生们马上从女生和老师手中抢过行李箱,自动的分工,有人钻进放行李的车厢里,有人站在外面往外传,有人在两侧整齐摆放,一切都井然有序;进酒店,男生会主动的为女生或为后面的人摁电梯或推开门;到了公共场合他们也学会了安静,以至于一位英国人都很惊讶于我们孩子的文明礼貌,竖起了大拇指;导游们一致认为我们的学生时间观念非常强,在大巴车上自觉自律性很好,是他们带过的最棒的营员。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家庭和学校老师对学生不带手机的要求给与最大肯定。据他们讲,以往的学生回到寄宿家庭后,几乎都是窝在房间里用手机蹭WIFI上网、玩游戏,或者聊天。在美国人眼里,没有交流的人在一起是无趣的。我们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牵绊,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和家庭成员聊天、游泳、外出购物、一起做饭吃烧烤等。此时,学生们看到的、听到的、迟到的、接触到的更多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风土与人情,历史与文化。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见识了什么是“国际惯例”,什么是“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做合适行为”。已经萌生了对自己约束和对他人尊重的力量,心中也在审视和观察面前的美国。

2、从大鼻子校车里看美国文化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以前我对美国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书本和影视渠道,最初的印象里美国意味着自由。我想,随着改革开放,自由的涵义被我们歪曲了,中国的孩子认为不遵守规则即为自由,而美国人的自由则是建立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则之上的自由。说到这个,就不能提到“五月花号公约”——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

   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这就是美国人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初动力,一切为了保证他们的权利,“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这种规则意识在美国社会中运用的淋漓尽致。比如他们的校车文化,我觉得校车可以代表美国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可以一窥美国人的规则意识。

   说起美国的校车,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了美国著名电影《阿甘正传》,片子以一辆黄色的校车作为开头和结尾,象征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看来校车在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美国的社区建设非常完善,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医院、学校、图书馆等一系列设施一应俱全,而校车也是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连结家庭和学校的纽带。

   去美国之前,我们从网上看到了一幅美国校车和悍马相撞后悍马几乎报废的图片,感触颇深,一定要亲自感受一下美国校车,没想到真的坐上了!回来后恶补了关于美国校车的知识,终于明白它为什么能够经得住撞了:一、校车的油箱不是在侧面,而是在车的底部,油箱外面被四厘米厚的钢板包住,保证在校车被撞的时候,油箱不会起火;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校车的设计过程中,底盘是远离地面的,比一般的车要高,所以如果后面的车撞到校车后面这个很坚硬的保险杠,对后面这辆车的损害更大,而对校车后面损害很小,更多的时候后面的车会冲到校车的下面;三、校车全是特殊钢材制造的,十分坚固。

   全美国每天一共有50万辆的汽车要运送5200万左右学生,这些校车每年行程达4亿英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残疾孩子们还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校车。

   我们看到,校车上有一个写着“STOP”的标志牌。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令行禁止的标志。当校车一到达目的地,司机就会将它伸展出来,这时校车前后各25米的车辆要全部停下,甚至对面车道的车也要停下。如果在校车停下来之后,后面的车超越它行驶就是严重违章。美国的各个州早已经有了相应的交通法规,会对肇事者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

   对于校车的这种特权,尾随校车等候的司机们也并无怨言。他们已经将这些看成是一项必须遵守的交通法则,并且认为让整个交通为校车开道、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校车司机在向孩子们传递着温情和关怀。

   这里的校车司机几乎全是女性,主要是出于几点考虑:第一,美国的校车司机可以是兼职,而一般来说,能够兼职的以女性居多。第二,校车司机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并且喜欢孩子,这一点女性也更占优势。第三,女司机酗酒和吸毒的概率特别低。校车的执照是特别执照,拿到校车的执照后一旦发现有酒后驾车或者吸毒现象,就会直接送进监狱,处罚很严厉。当然也有男司机,但平均年龄要比女司机大得多。

   校车司机要学会很多急救常识,因为小孩很容易发生事故。比如有的孩子会在车上生病,有的孩子会被撞伤。这时司机们就要充当家长或者护士的角色。这就需要他们参加各种相关的课程培训。

   为了进一步确保乘坐校车无事故,对孩子们的培训也不可忽视。美国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接受培训,学会如何安全乘坐校车,如何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初的校车里没有安全带,也没有空调(我们乘坐是已有了空调,但是仍然没有安全带)。这种冬冷夏热的乘车环境,使一些孩子对校车的印象不是很好。采取这种设计可能是想提醒孩子坐上去之后,要保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美国校车文化背后的价值观: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是一个社会的共识,说一千次,不如做一次,口口声声说重视教育,要看实际行动,美国就是这样,做到了才叫做了。

   为了实现这个共识,他们就要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除了法律之外,他们还采取了各种措施,校车的质量管理、司机的培训和选用、学生的演习甚至都被考虑在内。

   美国人很富也很穷。以美国校车为例,他们一个小镇的6-7所学校要配备将近200辆校车;但是他们的费用支出确实由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承担,而且每年的预算都要由纳税人投票通过才能实行。他们的经费是很少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到最关键的地方。比如他们校园里的门把手,坚固异常,我使劲摇晃,没有丝毫松动的痕迹;包括在好莱坞排队时的栏杆,不锈钢的,目测感觉得有半厘米厚,至少比我见到过的所有学校的栏杆都要结实的多,而且经久耐用,一劳永逸。

3、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理解深刻

   活动期间,在与美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美国的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相比中国学生对美国的了解相差甚远,一方面是美国强大的国力和文化宣传,另一方面更是美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不过,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美国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这点通过美国在全球的战略部署就可以发现。特别是对于中国,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14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那种祖孙相望改变家国命运的冲动和欲望;忽视了浸润着5000年文明史,有着恒久耐力和巨大创造力的千千万万个中国改革者,“中国梦”正在使这个国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此次我们美国之行似乎也可以让美国友人看到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看到中国的学生与中国的未来。

   广阔的太平洋把中国和美国远远地隔开,但又同时把两国连接在了一起。要想了解对方,还是应该多走动。[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附:表现突出学生名单

石涵颀、徐明昊、康嘉琪、孙鹏琪、谷祎茗、赵子昂、曹一凡、董心泰、

范慧琳、刘德涵、郝恺琪、王禹丁、朱沛青、相艺萱、姚佳雨、谭子健、田梓芊

返回

上一篇:2014年美国夏令营之五:旧金山印象

下一篇:刘德涵作品展:难忘的美国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