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也谈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21 15:28:00

也谈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数学组  杜会久
    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求知欲的激发,往往起源于教学的开端,但它不限于教学的起始,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所以我认为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教学开端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另一个是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具体谈一谈:
    一、问题情景的设置
    所谓问题情景,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动作用。那么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如何设置呢?还是两个方面入手: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身心都比小学生成熟了许多,但是仍旧保留着两大“嗜好”,那就是好奇和好胜。教学之开端,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便在情境的驱使下自然而然的“归顺”了教师。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在讲解“乘方的定义”一节时,可以借助一则关于国际象棋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古代一国王想重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得是小麦。数量是:在棋盘上,第一个格子中放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中放两粒小麦,第三个格子中放三粒小麦,第四个格子中放八粒小麦,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是它前面一格中麦粒数的2倍,一直到第64个格子为止。国王欣然应允。殊不知,国王的粮食根本不够用。故事讲完了,而学生疑惑的是国王拥有很多很多的粮食,怎么会“填不满一个棋盘”呢?教师则借助学生的好奇顺利引入课题,饱含好奇急于解惑的学生势必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例2: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教师可以如下引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再一次数学课上,得到了下列的算式:
                             1+2=2+1
                         3.5+5.6=5.6+3.5
                         
    他认为,这是数的运算的一个重要规律,于是他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他的老师和同学。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战胜”爱因斯坦吗?
    学生:想!
    教师:那就请你用最简明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吧!……
    本身足够的知识储备,再加上好胜心的驱使,学生很快就将答案得了出来,而且还有很大的成就感。
    2、教材自身的特点
    过去,在学生眼里,数学和枯燥乏味是同义词,学生认为学数学没有用武之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伯乐的慧眼。
    例如:讲“反函数”的概念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家与学校相距2.5公里,该同学每分钟0.2公里的速度于早晨7:00从家车站出发骑向学校,请你写出该同学的行驶路程S与行驶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很容易地写出:S=0.2t。
    老师:由此表达式可以看出,只要知道了行驶时间,就可以知道行驶路程。现在的问题是:该同学何时到达学校?如果他应该在7:20到校,最好几点钟出发?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
    学生:已知路程S,求时间t。
    老师:结论?
    学生:t=S/0.2 .
    老师:这是不是函数呢?它与原来的函数S=0.2t有何关系?……
至此,反函数的概念呼之欲出。再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海上轮船定位的指导意义等等。通过这样问题情境,学生在求解的同时,就会体会到实际生活和数学原来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产生学数学的热情,甚至于不可救药的喜欢上数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
    单是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是不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必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得以维持,这就要看教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了。
    简单的说,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认可,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待和分析学生,寻觅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所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学生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作品”呈给教师并得到教师的赞许时,我想他(她)的心情应该不会是如水般平静的。他(她)会想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在刚才的学习环节中表现是最出色的,毕竟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从教师的肯定中,学生自尊心获得满足,自信心得以增强,他(她)会对教师心存感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让我们“尽情”得去赞扬我们可爱的学生吧! 
                                                                2004.1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