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由《变“?”为“!” 》想到的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21 16:24:00

由《变“?”为“! 》想到的
语文组    魏景利
    《 变“?”为“!” 》是《 魏书生文选 》中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几段话:
    “我知道,人的习惯不是靠一两次提醒能改变的。一两次提醒可能使人坐直一段时间,有的能坐直两三天,两三天后又忘了,忘了,我便再提醒。”
    “1979年10月31日,第84次”,刘志军说。“直到毕业前夕,刘志军向同学们宣布:‘坐如钟’这个问题,老师一共提醒了116次。”
    这是魏书生同志在要求学生做到“坐如钟“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就是简单的一个“坐直了”就提醒了116次,这种耐心我觉得是基于他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理解,基于他对学生的关爱,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的。这一点真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屡教不改”的“坏”学生,我们会以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恨铁不成钢——或是机会、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来批评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说你多少次了”“有再一再二,不能有再三再四”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可你认为的多次和116次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魏书生——著名的教育家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多些  耐心,再多些耐心,你的教育才会成功。
    这是从本文中得到的第一个收获,第二个收获是,反复的教育一定要讲究形式,一定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否则,你会变成个唠叨婆,不被学生喜欢。魏书生的做法是把“坐不直”说成是问号,把“坐直”说成是叹号,所以“请坐直”就变成了“请把‘?’变成‘!’”。尤其是课堂上不说“请同学们坐直”更不是严厉地说“不许趴在桌子上”“不许左顾右盼”而说“请把‘?’拉直,变成‘!’,好吗?”幽默的语言使同学们感到轻松,感到有趣,感到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们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姿势。
    找到良好的方法,耐心反复地坚持去做一件事,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