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中小学教师要走成功教科研之路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5 14:49:00

中小学教科研要重过程效益
河北省教科所   杨雅清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有着建校三十年的文化积淀。多年来,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省内享有良好的声誉。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实行科研带动战略,向科研要质量、靠科研上水平。为使学校走出一条成功科研之路,借此机会,我想强调一下中小学教科研要重过程效益的问题。
    当前,面临社会转型,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师的发展势必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实践证明,解决这些新问题、解除这些新困惑的途径与方法,不能再盲目仰仗“干劲”和“经验”,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从根本上寻求一条内涵发展之路。所以,在现时代,我国的教育科研有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有资料显示:“六五”规划期间,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央教科所和高等师范院校,总计只有数百人;“七五”到“八五”中期,中央及地方教育科研部门和高校的专职教育研究人员已超过1万人;到“八五”期间,基层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群众性教育科研队伍迅速壮大,总数已有数十万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文献在各级各类教育文献中所占比例最高,已从80年代初期的60%左右跃升到90年代中期的80%左右。而国外中小学教育文献尽管也是比例最大的,但是一般不超过50%。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强烈的内在需求和广泛参与的自觉行为。而且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作用,可以大大加速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进程。
    实效性即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它强调服务意识,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管理。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和教师素质。
正因如此,就我省的情况看,愈来愈多的学校、教师投身到育科研中来。中小学教育科研局面形势也是喜人的。“科研一把手工程”、“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人”初见成效:很多学校氛围浓厚,辐射广泛。基本上已达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校长带头干。这预示着我省教育科研的发展即将进入黄金发展的时期。
但喜人的背后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表现:有热情没经验,有课题没成果,有立项没管理,以致于造成很多地方课题多结题少;活动多实效少;重复课题多,创新突破少;研究成果多,推广应用少,其结果出现了教育科研的“泡沫行为”。这种“泡沫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对全省教科研现状的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科研认识不够,定位不准;理论素养偏低,理论前沿知之不多;科研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亟待提高。归结起来有两点: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
    但是,搞教育科研,形势逼人、大势所趋、成长需求,怎么办?为了让我们避免“科研泡沫”现象的发生,使我们走出一条成功科研之路,借此机会,我讲几点大家需注意的方面。
    一、不断提升认识,与时俱进,要时刻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研究的整个过程。就当前,我们一定要明确引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关系。这是我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以说这是当前最先进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深刻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教育科研始终扎根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沃土,能经常不断输入“源头活水”,真正发挥先导作用,发挥其实效作用,完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的任务,达到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二、准确定位,注重应用性研究。要强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意识,强化教育科研的服务意识。要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源于实践,通过并高于实践,服务并指导实践。教育科研成果追求一定的创新性,但创新体现在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通俗地讲:中小学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管理。我们搞教科研不单单是为了评先、晋职,出一、二篇文章,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这是学校、教师内涵发展的直接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使教育科研发挥过程效益,达到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三、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活教育教学的“脑神经”,为教育科研的开展奠定厚实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培养教育科研的基本素质。(一)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这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应具备的重要特质。作为一个研究者,既通晓学科知识,又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教育测量学、学校管理学等理论,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程序,以及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为教育科研获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敏锐的学术眼力。我们要时刻预设“问题域”即要善于洞察教育教学的突破,并有“当机立断“的抉择能力,在纷繁的研究领域中,选择最有希望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方面,准确、迅速地判断出哪个问题值得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等。(三)严谨求实、勇于开拓的学风。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发现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等于写出一、两篇经验总结。它需要我们把问题课题化,把过程规范化,把方法科学化,把结论成果化。这就需要我们有脚踏实地、实事求实、刻苦拼搏的精神,决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
    四、掌握方法,选好题,重立项,抓管理,重过程,努力取得更好的研究实效。在研究中,坚持以行动研究为主,即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收集资料、试行与修改、综合解释与总结扩大六个步骤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做到把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统计法、实验法等科学的定量研究与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人文主义的定性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期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五、正确处理教研和科研、工作和科研的关系。在研究中,需要我们明确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做精教研的基础上做实科研。在研究中,工作和科研并不矛盾。要依靠科研转变我们传统的不良性循环的工作方式,使工作和科研在良性循环的工作方式中进行,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育人功能”,而且不仅“育”他人,更“育”自己。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课题的选择,就是确定并实现一个具体、明晰的奋斗目标;每一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取得,就是教师在不断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新的飞跃。
    六、注重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在跨世纪之际,教育科研同其他的科学研究一样,正在逐步进入信息技术时代。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应用,使研究中信息资料的获取、存贮、分析和检索的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和达到更高的水平,使难度较大的追踪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的统计分析处理变得更为简便而精确。
    总之,要走出一条成功的教科研之路,需要教师在深层次上去重塑自己的角色成为研究者;因为,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一直是教好书、会教书的角色,很少有人把教师作为研究者看待。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教师的转型迫在眉捷,而转型过程之中,无论是观念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需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审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教育科研不断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富有独到的思考能力,并懂得只有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从而,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完成自己自身价值实现并提升的美好愿望,使自己进入“博学之、勤教之、深研之”的境界,走教科研一体化之路。
 
参考文献: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月
顾  春     《 教育科研专题 》   华夏出版社   2002年1月
许长青    中小学教育科研:培养专家型教师的沃土  《中小学教育》 2002年12期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