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从实验区中考看作文教学及语文教学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2 09:27:00

从实验区中考看作文教学及语文教学
语文组  李振辉
    纵观2004年各地的中考试卷,我们发现各地都较好的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都较好地处理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努力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以及创造性的能力,能够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各地试题命题的共同点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
    (一)、从大的方面来说
    1、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对阅读、文言文、诗词、写作的高度重视
    3、2004年的考题大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具有亲和力。如青海湟中卷首的提示语“亲爱的同学们”等温馨的话语提醒,可以鼓励考生,缓解其紧张情绪的压力。人文关怀是04年中考语文的一个共性。
    (二)、从具体方面来说
    1、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与引导。很多地区出现了“汉字书写”题,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部分地区出现了听力试题、口语交际。
    3、注重对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引导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5、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与考查。探究性的阅读、探究性作文、探究性思考、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6、强调语文学习方法与学习规范的引导。
    如:重庆北碚22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读书卡片;江苏无锡第6题引导学生做读书扎记;还有其他地区考查做批注等等不一而足。
    7、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比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国际风云、高新技术、西部开发。语文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应是时代的,而不是陈旧的。
    8、倡导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04年中考题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新理念,如北京、安徽芜湖、成都郫县等等。安徽芜湖第十九题在文言文阅读基础之上问“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对此你还有什么意见”,这有利于学生发表独特看法,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答案标准。
    9、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引导和考查。
    如:青岛17题、贵阳29题、南宁第5题、深圳南山第7题等等,这些现实性很强的问题都共同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新理念,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深圳南山第5题要求学生为“南山荔枝旅游文化周”写一句宣传用语,这个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实用功能(工具性),同时使学生感到一种创造的快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对我们日后教学的指导意义
    1、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
    2、重视学生的书写问题和口语交际问题。
    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4、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提倡广泛的课外阅读,倡导探究性学习。
    5、高度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6、探索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三、对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一)、关于语文教学
     教了半年课,我感受到了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反应:没意思,不感兴趣。失望之余,我对自己反思很多。
    首先在对待课文的态度上有一定的偏差,只是对重点课文进行认真的备课讲课,对不是考试重点的自读课也就不再精心设计,只是草草讲完了事。对此,我们不如换种思维,既然自读课没那么多要求,那何不精心设计,灵活讲授,上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如诗歌的课,完全可以上成一堂欣赏课,运用各家之言,各派学说,从你的视角,对它进行尽情剖析,精彩展示。
    对于重点课则是一味的重视记笔记、作业、字词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有些东西必须记,比如过渡、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等等,但有时则显然是过分了,如七年纪上册的《紫藤萝瀑布》,很多句子的修辞、作用,怎么好,怎么好,都让学生记上了,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很不好,这是我的感受。
    那么,语文课的缺点从根本上来说是什么呢?我想应是缺乏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就课文讲课文。这一点不象英语、政治、地理。这也许是学科性质的差别。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呢?就我自身而言,正努力从两方面着手。
    在观念上,应树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思想。加强语文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语文应是时代的,而不是陈旧的;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一点在课堂上、作业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在形式上,应摒弃就课文讲课文记笔记的传统,以培养学生爱好语文,爱好语文的听说读写为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当然这不是说不再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果经过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写东西就错字连篇,四字成语就能说清的事,却只知道用几句话来表述,那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为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授课方式应该也必须多样化。比如课前三分钟的小演讲(内容可以是小成语、小典故、小故事、小文章等等),课堂上适当的使用多媒体,偶尔的小辩论,几分钟的表演等都可以大胆运用。在讲《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我找了几个学生当堂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学生的兴致很高。在表演中他们真正理解了人物的心态、神态、语气和性格,乃至于元方与客人对话的背景,这决不是记一下笔记所能达到的效果。
    (二)作文教学。
    当我工作中第一次批改作文时,让我拍案惊奇。因为我们班有好几个学生,其写作水平之高,早已超出我的想象,其作文的选材、结构、语言,乃至书法都无可挑剔。但五十多人,更多的作文看后却是令你仰天长叹息。一些人是最低级的错误,错别字过多,标点根本不对,句子半点不通;再高级一点的错误,则是罗嗦,流水帐,抓不住文章的重点,作为记叙文根本没有描写。这种状况我相信在初一是很普遍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从我们这一方面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
    首先,我想教师要扩展自己的视野。从理论上要多研究文章大家、教育名家的论文论著,使我们在思想上能够高屋建瓴,能清楚好文章的标准;从感性材料上,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学习研究名家名作和当今时代中学生的优秀作文。总之,我们要明确好作文的标准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我们头脑中所固有的几个模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学生照此写就是好,否则便不好。我想长此以往,这必然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孩子的写作才能。
    其次,作文的批改方式,是否可采用书面点评与“面批”相结合,就是除了作文本上所写的几个字外,再面对面的指导学生,当面评点他作文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这样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自己作文了解的更清楚。从操作性上来说,这也是可行的,下午课前二十分钟,每天第九节课,我们都可利用;两个班一百多人,一学期每人可与老师交流好几次。我想这也会大大激发他的写作兴趣,因为他会感到你对他的作品相当重视。
    再次,作文课的形式应力求多样,不应只是每次点一点本次作文的缺点,读读范文,再念念较差的作文。对此我正在努力。
    第四,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有很多人认为写作才能此乃天赋,非人力之所为,可见写作水平提高之难。正因如此,当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丁点进步,我们也必须敏锐的去发现它,真诚的、郑重地去表扬他、肯定他,同时适时的与他交流,鼓励他总结经验,继续进步。
    最后,在平时,在周记中,我们是否应充分鼓励学生去写、去创作,不论体裁,不论形式,随心所欲,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现代诗歌,乃至古典诗词、戏剧等等,只要内容健康(广义上的),一概肯定,让学生知道文学海洋的广阔,文学殿堂的有趣和神圣。这一点我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班的周记常常写的五花八门,很有看头。
    以上是我在半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想法,浅薄之处,望各位老师见谅。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