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对中考数学创新试题特点的分析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2 09:58:00

对中考数学创新试题特点的分析
数学组  陈晓辉
    课改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改试题导向,提升教学质量,我研究了2004年几个国家级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批初中生毕业和升学数学试卷。结合课改对创新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
    “数学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放性问题不同于在固定条件下研究固定结论,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益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放性问题经历适当的数学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识上的单一性,从而达到个性良性发展的目的。
    二、操作性问题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提倡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育理念,课标下的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容量大等特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发现结论的准确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阻隔。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
    三、应用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课标”重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应用性问题的领悟能力。这类题型旨在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注重学生的心理历程,搭起数学与生活问题的桥梁,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方法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数学给了学生深广的发展空间,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数学建模将数学与应用问题紧紧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探索意识,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地实际问题。
    四、探索型问题可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新“课标”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主体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等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学会“问题—探究—发现—推广”这就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经历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这类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猜测、推理、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研究探索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阅读理解题可促进学生自主能力。
    “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重视发现形成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就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灌输式地把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自学来获得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加强学生的必备知识。
    这类题型主要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手段,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迁移、应用,善于联想、猜想、借鉴创新,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平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础概念、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六、跨学科问题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也不能仅仅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应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除了注重对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试题,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拓展思路,真正起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潜能的作用。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