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生物实验在教室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09:00:00

生物实验在教室
——开放生物实验室系列活动之一
    综理组     周素芬
    一、选题理由
    生物新教材中许多实验材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有最好的观察效果。由老师在教室里培养,好奇心很强的中学生错过了很多观察和体验的好时机,非常可惜;另外,有时老师把实验材料培养出来了,学校的活动又将生物课推迟了;有时上课时老师留了动手作业,多数同学们回家后已经忘做了,有的即使在家里做了,老师再讲到这部分知识需要同学们带到教室来时,又忘带了;或由于实验器皿问题,不易带来。这样,一些实验不能按要求完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能否完成,可以说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落实的重要指标。我们根据学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在教室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学生可以到生物准备室借实验器材,在教室的窗台或书架上培育一些实验材料,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及时观察记录,或发挥想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做一些探究实验。这样既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又能美化教室、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我校开放实验室活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有一定的基础。我们40中生命科学研究小组的师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二.实施过程
    1.统计生物书中能在教室里做的实验
    生物书上能在教室里做的实验很多,约占实验总数的60%。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观察根毛、根系等几乎所有植物实验。还有青霉、黑曲霉、酵母菌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小动物如蚯蚓、金鱼等作相应的实验。
    2.调查同学们在家做实验的情况
    我们设计了调查表,把老师刚留过的两个家庭实验情况统计了一下,看有无在教室里做实验的必要。调查结果显示:自己做实验的同学约占全体学生的32%,真正做并在上课时拿到教室来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7%,约70%的同学都没做实验,或说83%的没做出结果,使许多探究实验流于形式。而在教室里做实验优点很多,一个学生不会做的可以几个同学商量着做,老师指导起来也方便,由于老师要到班里上课,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
    3.分析现状,讨论我们有无条件在教室里做实验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目前我校教室可利用的空间主要是:(1)窗台(2)教室左前方可以放书架的地方,也可以与书架共用一个。我们要以巧制胜,利用简单的器材和常用材料,发明便于在教室培养,适于展现课本知识的无土栽培简易装置,达到实验目的。
    4.管理办法
    关于实验器材方面:实验前可以向实验老师借,填写登记表,就像借图书一样,实验后偿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关于在教室的管理: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做实验前一周,将所需实验器材表交给实验老师。教师视情况安排试验组数。
    5.填表
学生做实验前,先填写研究性学习申请表,说明想做什么实验,实验设计情况,需要哪些实验材料等等,交给老师。
    6.教师辅导
生物老师利用上课前后、实验室开放时间或科技活动时间,教给学生做实验的方法。
    7.领取实验器材,做实验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领取实验器材,简单实验可直接回教室里做,难度较大的实验,在实验室里经过老师的指导下做一部分,再回到教室做。利用课间时间浇水、换营养液,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必要的测量,记录,讨论分析结果等。同时也为语文课提供了很好的作文素材。我校教室窗台较窄,放不下大花盆,只能放一些小花盆、饮料瓶、烧杯、试管架等。有的同学还把教室前的书架利用起来,上面几层放植物,下面几层放书,交相辉映。
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安全和降低实验成本,师生还变废为宝,利用废弃饮料瓶等,发明了适用于教室、便于展现课本知识的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了学习的奇妙与乐趣,理解了学习的意义,体会了科学精神,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落实了新课标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推动生物学教学的发展。
    三.实施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们进行了如下一些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实验。如
    1、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水分)条件
    2、养小麦、玉米、花生、绿豆等植物,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观察植物的根尖、根毛、根系。观察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并测量,体会根深才能叶茂的含义。(见照片)
    a)探究根主要靠哪部分长长?
    b)探究根和茎的向性。
    c)培养白菜花,观察花和果实结构、练习人工授粉。
    d)天竺葵的无性繁殖,以及天竺葵的有机无土栽培实验。
    e)吊兰、康乃馨等的有机无土栽培。
    f)参观河北师大生命科学院的组培室,制作保温箱,练习黄金阁吊兰的组织培养。
    g)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的实验。
    h)练习朱顶红的人工授粉,关注它的果实、种子的发育情况。
    i)朱顶红的有土栽培和有机无土栽培对照实验。
    j)青霉、黑曲霉、酵母菌的培养。
    k)肾蕨原叶体的培养。
    l)植物缺素培养等。
    m)探究大叶黄杨茎的输导作用。
    n)探究花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的颜色。
    o)磁场对生物(金鱼、水蚤)的影响,等等。
    四.收获和体会
    通过“生物实验在教室”活动,我们受益匪浅:过去,很多学生“五谷不分”,不认识玉米、小麦苗,也分不清豆芽的芽和根,更不知道花生、大豆的植物体长得什么样子。课上学生对实验材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般匆匆看上一眼,不能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学生又没有养花种草的经验,对植物生活的相关知识十分贫乏,很多概念只是似懂非懂地学,学完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老师让选研究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也不懂课题研究的真正含义,所以不能很好地学习生物。而现在可以亲自实践,如用无土栽培方法培育并观察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体,分别从种子结构、根系、叶脉、叶形等方面来区分单、双子叶植物,通过动手动脑,培养植物,多次观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使我校植物实验开出率超出了100%。而且学生再做有一定深度的综合题时,还能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现象和已积累的种植经验进行正确分析、推理和判断,还能及时发现研究课题,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玉米的不定根上也能长出侧根来,为什么玉米的根不叫主根呢?绿豆和玉米的根为什么会变红?浸泡在水里的根不会变红?营养液变绿了怎么办?
     五.发展远景
    本课题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生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营养价值(或生活中有哪些相关食品)、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养殖种植方法、在养殖、种植或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探索解决的方法等知识,不仅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知识面更宽广了,对课本知识有了深刻理解,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总结、书写实验报告等,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也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同步、与时代同步,才能激起更大的学习动力。从培育方法的创新、培育装置的设计,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创新。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价值的学习、体验、研究、分析、创新,真正实现研究性、创新性学习;也为教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生物新教材中结合生活实际的课题很多,充分挖掘出来,会使学生的生物学习避免了的“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体验与经历主动地获得知识,生动活泼,自始至终充满创造力,使生物教学提高一个新水平。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