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2004年课改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09:37:00

2004年课改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数学组 高林燕
    仔细分析《2004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大解密》可以看出,试题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其充分展示才华。其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课改实验区中考试题的特点:
    1、重视挖掘教材,体现教材基础导向作用
    试题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许多试题源于课本,能在初中数学课本找到原型,只是注重了对这些原型的加工、组合、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把教材的例题、练习题和复习题略加改编。所以平时的教学,选择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的内容作为探究素材,应注意立足于教材,把教材用好;把基础夯实,让学生重视课本,学会利用有限的课本开展有效的学习,充分利用书上的公式、定理、例习题作为创设探究的出发点去揭示知识背景。
    如河北省的解答题第18题 观察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规律:事实上,点阵的点数小学生也能轻松应对,只是多考察了一项代数思想—用字母表示数。
    2、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能否将解法或策略概括为一般的策略与方法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之中;能否将问题及其结论作进一步的概括、推广与发展。
如深圳市南山实验区解答题20题 将熟悉的投篮动作,球的运动轨迹与抛物线联系起来,而球在空中运行的最大高度就转化成求抛物线的顶点式及顶点坐标。
    3、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题目贴近生活,选择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注重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初步的发展。
    如贵州省的解答题第22题 以选取何种租碟方式更合算把影碟出租店两种租碟方式:零星租碟和会员卡租碟,转化为考察数学的函数思想及不等式相关知识。
如青岛省的填空题第15题  青岛市政府举办的“迎奥运登山活动”中,为统计参加活动人员的年龄情况,我们从中随机抽取了100人的年龄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部分)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为切入点,用两种不同的统计图展示出统计问题,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中感悟统计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统计中认识数据、关注社会。
    第三问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谈谈自己的感想。这种“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答案标准”的新题型给了学生更多空间充分发挥,用数据说话来认识社会。
    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数据、图表的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解答试题。
    如河南省选择题第3题:  推理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得到的图形
    如山西省选择题的第19题:
    一个画家有14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他在地面上把它们摆成如图的形式,然后他把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那么被涂上颜色的总面积为(       )
     A.19m          B.21m           C.33m2            D.34m2
    这些问题把基础知识与新情景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5、让学生在“玩中学”,创设的问题情景简明直观鲜活,适合学生的实际,不仅仅包含有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情境,同时也有一定含量的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问题。
    如河北省选择题第6题台球入袋;填空题15题  扑克牌游戏 ; 第20题探究“闯关游戏”的奥秘;广西省南宁实验区选择题16题  参加央视“幸运 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的观众的翻牌获奖的概率等是体现了数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寓数学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考察了代数与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识,启迪心智。
    6、体现了基础学科间的渗透及相互影响,体现了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性
    二、教学启示
    学生的表现是我们平日教学的一面镜子,以下几方面有待我们共同关注:
    1、暴露思维过程。探究性学习不是一种接受活动,而是一种观察过程、制造过程及自我运作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应使学生摆脱毫无目的的学习,教师不要总是包揽、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不轻易表态,而是引导学生自我辨析,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流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内验证活动等形式,而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暴露其挫折,或成功或失败的探索过程。
    2、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例题,活跃思维,拓宽思路,并对不同思路进行适当比较,讨论,开阔视野。教学生学会用脑,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数学逻辑。从七年级做起,以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为素材,提高学生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的培养。
    4、探究中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数学还原于生活,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老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有价值的内容。
    5、解题中注重数学思想的灌输,数学思想是解题的“灵魂”。数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抽象性的最好途径,让我们籍探索这一主线尽可能的使我们的教学建立在再发现、再创造的基础上,切实引导学生合理、正确、敏捷的去思维。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