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试验区试题分析与思考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09:41:00

试验区试题分析与思考
   综理组   南方杰
    与非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相比实验区的试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更显活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题目的可读性强,让人耳目一新。
    实验区试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同时也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注重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
    首先,试题坚持以“双基”为考查重点,大多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情境作为题目载体,使试题具有实际背景和时代气息。不再是“什么物质具有什么性质,什么物质与某试剂反应会有什么现象”这样的教条式设问。
    第二,试卷设计了不少科学探究型的开放性试题,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积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大胆猜测。我们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比较欠缺,例如,在“探究蜡烛的燃烧及产物” 一课中,我们对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进行了探究,因为白烟同石蜡一样具有可燃性,且由固态石蜡受热熔化成蜡油进一步想到蜡油继续受热转化成气态石蜡,从而得出结论:白烟是气态石蜡遇冷凝成的石蜡颗粒。下课以后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不能说白烟是棉线燃烧的产物呢?”我对他的提问给予了肯定“你的问题提得很好,那么接下来你自己设计实验检验一下自己的猜测吧”他立刻面露难色“您不是已经给出结论了吗?”“那你至少做个对比实验,单独燃烧一下棉线看看棉线熄灭后有没有白烟,如果有,是不是与熄灭蜡烛形成的白烟有相同的性质呢?”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也确实在家做了这个实验。我将他的问题在全班提出,鼓励大家独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通过这次实验,大家对“探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试验区试题非常注重试题的引导作用和教育功能。如在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时,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为背景素材,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为蒸蒸日上,繁荣昌盛的祖国自豪。另外,以环保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也非常多,将化学的科学核心知识、环境保护、安全教育和学生的思维拓展融合为一体,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新课标的命题思想。
    第四,试题在设计上,努力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前沿科技、工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实验区中考试题的分析对我现在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校初二新开化学课用的是新教材,新教材不仅是形式上的“新”,更是教育观念上的“新”,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验探究。我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给学生时间动手,动脑然后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渐渐的,我突然有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在接受课改的同时这一代孩子也在接受课改,是的,他们也需要一个过程。
    3月中旬的时候,我跟学生聊天时问他们学了这么一段时间化学后有什么感觉,建议或者要求,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化学课上能学到很多东西可是下了课又想不出到底学了些什么,好像学到了很多又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听了他的话我急于反驳:“怎么能说什么也没学到呢?比如在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当然我们还自己动手验证了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在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的多少。”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却一下子后悔了:我错过了一个时机,一个最能体察课改在孩子  心中成长状况的良机。我应该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他的话给我很大的触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模式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我本人接受的是这种教育模式,这一代孩子的父母接受的也是这种教育模式。而父辈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理解或许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孩子,在他们的心里仍然认为老师说出来的才是正确答案,甚至是唯一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确信自己有能力独立的解决一些问题,于是便有了刚才那个孩子的困惑:自己做实验总结出的东西总不如老师直接告诉来的踏实一些。
    对实验区的试题作了分析后我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了:我觉得我的任务不仅仅是尽快用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更要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放心的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