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任务驱动”下的创新教育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10:04:00

“任务驱动”下的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组  石秀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目前,我们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如何发挥“任务驱动”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1、“任务”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兴趣等特点。如果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2、创设“任务”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因此,我们在“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实践,激发他们联想、判断,诱发出创新意识。
    3、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有时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如果太难,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设置显示属性》一课时,教学后,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将你自己所画的图画设为桌面背景。这个任务的方法很多,又涉及到学生自己的作品,他们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个任务对大部分同学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往往能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4、适时“任务”评价,提高创造激情。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当每个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时,都进行交流展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尤其对于那些能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激情,也激发其他同学的创造积极性。
    最后,如何充分发挥“任务驱动”这一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共同探讨的问题。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