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宽容的力量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27 18:05:00

宽容的力量
   吴  颖
    记得刘湛秋先生写过这样一句诗:“尊重每一棵树的自由,开它自己愿意开的花,甚至颜色、外壳和果实酸甜的滋味。”这句诗道出了德育的原则之一:尊重学生。很多人以为尊重学生就是给学生适度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我看来,尊重的内涵还包括对学生适当的宽容。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首先,孩子还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有时孩子犯错并非是有意的。青少年时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们大多不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教师需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在学校里,老师往往容易按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同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的个性统一化,而是要帮助孩子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能充分发挥个性的人。如果老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修剪”,则可能使孩子丧失个性,而宽容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学生的大脑,忙着接受训斥和处罚的信息,也就无暇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旧我和新我的论战。”对此,魏老师有个很特别的做法.他在学生犯了错时,大多以宽容心对待,先让学生去做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事前、事中、事后自己内心旧我和新我论战的情况。这样,学生们会在自我审视中感受到“正确”的快乐、“错误”的痛苦。
    那么怎样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视实际情况给予宽容,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让孩子有台阶可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给孩子提出希望,告诉他今后努力的方向。宽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所以,老师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改正,这样孩子才会从中看到希望。
    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一个反复自我教育的过程,必须耐心等待。要看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而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没有改正错误就不去宽容他。
    允许孩子某些行为反复。反复性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以为孩子又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孩子的行为会有所反复,这时就更需要老师保持一颗宽容的、善待孩子的爱心。
“那使鹅卵石趋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敲打,乃是水的轻歌曼舞。”我们应当以泰戈尔的这番话为座右铭,让宽容的力量似水的轻歌曼舞,让水中之石日趋完美。
                                                                    (选自《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4)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