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3-16 17:47:00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数学组  杨昱
    内容提要: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
    正文: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是既复杂又重要的,十分的琐碎,尤其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这恐怕也是一个老师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对人们而言,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初中更是黄金时期。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培养学生得了良好习惯至关重要。而在整个初中阶段,初一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来为今后打下良好基础,二来也能纠正一些以前养成的不良习惯。
    总的来说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1.班主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这也正贴合了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最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首先要做到按时到达。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2.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吃亏”的事,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尤其是遇到学生做得好的情况下,要及时表扬肯定。
    3.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事实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不偏不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在评定学生的时候要中肯,一样说一样,公平、公正。
 4.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而且和谐的发展。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