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关于中学生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社会调查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07 16:09:00

关于中学生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社会调查
初一16班  孙玮琦  陆柯
(指导教师:李芳(大))
    调查时间:2005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部分中学生和中学生父母
    调查地点:图书大厦
    调查内容:中学生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社会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环境的变迁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导致许多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碌,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并产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由于这种现象、思想的产生,许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僵化,沟通的代沟日益加深。针对现在的这种蔓延的现象,我们做了一个“中学生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社会调查。
    这次调查,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共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及100名学生家长,并分成了“子女篇”和“父母篇”两类调查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有许多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代沟,然而却全然不知!
    “子女篇”和“父母篇”分别有六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子女篇:
    问题一:你最欣赏父母的那一点?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45%的学生回答“和蔼可亲”“宽容”“关心我”“负责”;有27.5%的学生表示“开放”“有一些事让我自己做主”;有5%的学生回答“我犯了错误给我讲道理”;有22.5%的学生回答的答案则比较分散,如“父母不吵架”“认真”“学历高”“美丽”“幽默”“吃苦耐劳”等。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也有一部分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有一部分家长有着可以感染孩子的一些优点。这些都在促进着中学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相应的负面影响,有许多都是家长们始料未及的。这一点是很具有“杀伤力”的。
    问题二:你最反感父母的哪一点?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的答案出奇地集中:有60%的学生回答“唠叨”;有15%的学生回答“管得太严,不给自由”;有15%的学生回答其他内容,如“看不起我”“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等;有5%的学生回答“打人”。
    分析:这个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着学生们的心理。由于许多家长存在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孩子的生活方面很放松,什么事都帮孩子“包办”,而在学习方面却格外严格,不给孩子留一丝自由、放松的时间。因为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所以学生们都产生了对父母“唠叨”“事儿多”的评价。而家长们也由于事事都帮孩子干,产生了“我应该帮孩子做”“孩子没有能力做”的想法。
    问题三:你与父母沟通有哪些障碍?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40%的学生表示没有;有27.5%的学生回答性格影响;有20%的学生回答年龄障碍;有12.5%的学生回答“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愿意听我说的话”。
    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感觉没有沟通代沟。我们不能否认这里面有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代沟的学生,以及“滥竽充数”的学生,但这里面很有可能有与父母存在代沟却浑然不知的学生。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及时发现,会使代沟越来越深,关系越来越僵化。
    除了这些表示“没有”的学生,表示存在其他问题的人的答案相对集中。我认为最可惜的是 “父母不理睬”,因为这一类的学生的家长完全可以倾听孩子说心里话,却由于自己认为“孩子与父母不平等”而对孩子不耐烦,错过了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机会。
    问题四:你认为父母对你的哪一点不满意?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37.5%的学生回答“学习方面”;有17.5%的学生回答“懒”“不勤快”;有17.5%的学生回答其他内容,如“撒谎”“马虎”“调皮”;有27.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或许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期望过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满意,而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许多孩子认为自己很“懒”。这与父母对子女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学习方面要求苛刻有着直接关系。
    问题五:你是怎样看你的父母的?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60%的学生回答“很好”;有15%的学生回答“不满意”;有7.5%的学生回答“一般”“时好时坏”;有12.5%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
    分析:这个问题表明虽然父母的要求严格,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此题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父母的“苦口婆心”还是有一定的理解。
    问题六:你对父母的建议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35%的学生希望父母能“给一些自由时间”;有17.5%的学生希望父母能“少唠叨些”;有7.5%的学生希望父母能“多听听自己的想法”;有15%学生的答案则比较分散,如“不要拿学习说事”“多鼓励,少责备”等。
    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与上面的问题形成了呼应,学生们都希望能父母能对自己放得开一些,希望家长们也能满足孩子们的这个愿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父母篇:
    问题一:您最欣赏孩子的哪一点?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50%的家长回答品德方面,以“善良”“诚实”为主;有25%的家长回答性格方面,以“活泼”“开朗”为主;有18.75%的家长回答“听话”“懂事”;有18.75%的家长回答学习方面;有12.5%的家长回答处事方面。
    分析:通过此题可以看出,家长最注重的还是孩子的品德、性格方面。品德修养是成功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性格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问题二:您最反感孩子的哪一点?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25%的家长回答“马虎”“粗心”;有18.75%的家长回答“不爱学习”;有12.5%的家长回答“与大人顶嘴”;有12.5%的家长回答“撒谎”“不诚实”;而剩下的31.25%的家长的回答则比较分散,如“没有上进心”“缺乏计划”等。
    分析:“粗心”“马虎”成为了家长最反感的问题,这也成了我们很大的一个缺点,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改进它。
    问题三:您与孩子沟通有哪些障碍?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62.5%的家长回答“没有障碍”;其余37.5%的家长的答案很分散,如“逆反心理”“性格差异”等。
    分析:这道题表明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沟通没有障碍,可以很顺利地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可是通过他们在调查问卷上做出的其他答案可以看出,他们与孩子之间还是存在着代沟,只是他们没有发现。
    问题四:您认为孩子对你的哪一点不满意?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31.25%的家长表示“不清楚”;有31.5%的家长回答“自己的脾气”;有12.5%的家长回答“管他(她)太严”;有12.5的家长回答“唠叨”“空讲大道理”;而12.5%的家长则回答“太爱干净”“马虎”等。
    分析:这个问题与“子女篇”的“问题二”相呼应。在上面的问题中,学生们表示自己最反感父母“唠叨”,占足足60%,而在这里大部分家长们认为是“自己的脾气”,这与上题中学生们的答案还是有一定出入的。由此看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还不够。
    问题五:您是怎样看您的孩子的?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12.5%的家长回答“一点小毛病需要改正”;而77.5%的家长全部回答“满意”。
    分析:大部分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一点从这一道题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问题六:你对孩子的建议
    调查结果:这个问题有50%的家长回答学习方面;有18.75%的家长回答做事方面;有12.5%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多吃苦”“独立”;有18.75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克服缺点”“健康成长”。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学习很关心,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学习方面再有所改进。不过还可以反映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严格。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了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我认为主要应分为以下几点:
    1、中学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而家长们认为孩子还是处于受保护阶段,所以父母不给自由,引起了孩子的不满。
    2、由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了特殊的心理,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3、父母唠叨,啰嗦,空讲大道理。
    4、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不良习惯的培养,导致不能接受父母的话。
    5、父母由于“看不起”孩子,而不愿意与孩子进行沟通
    6、不能换位思考
    7、性格差异
    8、年龄差异
    9、环境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当对孩子适当的放松一些,给我们一些自由,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处理。
    2、孩子应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让家长们放心。
    3、孩子要尊敬父母,不要采取一些偏激行为;对于父母的一些人生经验应该重视,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
    4、孩子(或家长)应通过谈心、讨论的方式与父母(或孩子)主动沟通,彼此互相理解,进行心灵的交流。
    5、中学生们应尽量克服由于青春期而产生的特殊心理。
    6、年龄和性格不是代沟,两代人同样可以有共同语言,只要共同去寻找。
    7、在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应该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面的观点与出发点,去换位思考。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