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将创新教育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07 17:04:00

将创新教育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
综理组  匡志红
    内容提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本文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基础;加强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加强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的初步尝试。
    正文: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基于以上认识,它可以理解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种教育观念,还是一个有效的教育过程。具体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素质的养成,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切真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1991年,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
    化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物质性质教学,更要重视物质性质的应用,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联系实际进行讲授,如联系身边的化学现象,联系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联系当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努力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说明、解释周围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强调学以致用。课堂教学不应为讲化学知识而讲化学知识,不应为讲理论而讲理论,理论最终为实践服务,要尽可能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讨论到铝热反应时,除介绍该反应在铁路建设上用于野外焊接钢轨外,还可补充介绍利用铝热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热量,使钢筋局部熔断而用于旧建筑物的定向爆破、拆毁。
    课堂教育中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要掌握分寸,有机联系,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技术和开阔眼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讲授与培养自学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周总理曾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古人也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永无止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单纯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可能不能满足和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还需要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学习,而且学生将来以自学为主,因此及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寻找答案;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验室,走向资料室,通过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学教材,提出问题,由老师解答,两者互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回答,给出最佳答案,并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全面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颜色、状态、变化、气味、质量改变,不仅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停留在感知基础上,而且要求观察记录结果,并加以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排除荒缪,纠正错误,发现真理。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突破,取得认识上的飞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改变学生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心理,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理论、推理、计算,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给了学生实验成功的乐趣,以及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当然,实验教学的重点要由过去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转移到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上,赞可夫曾提出一个重要原则:“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实验教学也要强调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学会怎样实验和思考”。尽可能增加探索性实验,我们曾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超前于知识教学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可组织开展课外科技小实验:如检验有机物中的碳、氢元素;辨认布料;制造肥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中学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文理分科,割裂文理科的结合,导致理科学生忽视对社会、生活、就业的化学素质的需要,忽视满足社会的化学需要,较多地注重化学学科的学术价值和理性思维的训练,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最基本的化学社会问题却知之甚少。
    化学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社会功能、人文精神的挖掘,更有助于创新教育。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中涉及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两项就是化学方面的成就,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可以说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和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能源利用、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食品、化学与卫生用品、化学与洗涤剂、化学与衣着、化学与护肤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环保意识,造福后代子孙。马克思曾说: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化学科学在揭示物质内部丰富多样的运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时,显示了化学领域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材料。
    提高民族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取证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大胆质疑,尊重知识,不迷信、不唯书、不唯师,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才能勇于创新。
    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于化学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针对学生的心理,及时疏导:
    ⑴、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⑵、模仿心理———潜移默化,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⑶、自信心理———尊重鼓励,培养独立自主品质;
    ⑷、可塑心理———启发引导,培养广泛特殊心理;
    ⑸、克制心理———化燥为思,培养坚韧顽强毅力;
    费里德.海纳曾说:“教师凡要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的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主题,创新可以形成新概念、新事物。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